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别人逃离股市正是你的机会

作者:古月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7-09 15:45:00

摘要:别人逃离股市正是你的机会

古月

   6月14日,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在证券市场形势分析与证券公司创新工作座谈会上表示,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转型中的中国资本市场有着重大的投资价值和投资机遇。
    张育军说,在近期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一些指标低于预期的情况下,部分市场人士有看空和悲观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更应该用全面、长远眼光来看待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机遇和投资价值。
    我们不需要罗列张育军看多A股的种种理由,但仅就其对市场状况的判断而言,还是很客观的。
    其实,对于目前的A股,不少市场人士岂止是悲观,说绝望也不为过。除了对仓位有明确要求的公募基金,还有那些深套其中的千百万散户被迫扛着、挺着,国内投资者包括各类机构和大户们,能逃离的差不多都跑掉了。跑不了的,除了被消灭,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涨也由他跌也由他,很多人更是长时间不看账户一眼,就算这笔钱打水漂了。
    这样的情景,恐怕不是一处两处,而是全国各地都有。毕竟,2008年以来的大熊市,已经让不少机构、个人损失惨重,就连以往笑傲江湖的不少“股神”,如赵笑云、王亚伟、常士杉等人,也是连遭厄运。
    有报道称,截至6月8日,“陕国投·笑看风云1号”信托单位净值为49.31元。按照合同约定,陕国投电话通知赵笑云,信托计划于6月11日终止,正式清盘。这个当年曾经与雷立军号称南雷北赵的“股坛高手”,怎么也想不到会是以这样难堪的方式离场。
    但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一系列所谓股神的倒下,一方面说明A股熊市的杀伤力确实够大,另一方面,却也从反面昭示了熊市已进入末期、进入了黎明前的黑暗。这时候,虽然有不少投资者仓皇逃离,但从行为分析相反理论角度而言,此时此刻,最应该做的,不是割肉逃命,而恰恰相反,是人弃我取的好时机,特别是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
    这样说,不是信口开河更不是空谈理论,而是有着很多事实支持,比如,正加速进军国内股市的QFII们。
    据报道,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上市以来,已有多只QFII持续买入了该产品,其中不乏国际知名的大机构。在QFII和一些投资机构的持续买入申购下,6月11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率先实现了净申购1.676亿元。QFII持续买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原因尚不清楚,但一些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种种迹象看,QFII买入沪深300ETF的主要目标,应该是看好未来中长期的投资机会。
    看好后市,并不是说马上就可以全仓进入,也不意味着随便买什么都赚钱。毕竟,熊市末期是最折磨人的,也是最具杀伤力的。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还是应观望为先,即使进入,也要想清楚自己是打算中长期持有还是短线投机。这两者的做法完全不一样,收益预期也完全不同,因此,动手前一定要三思而行。
    总体而言,因为中国经济正处于艰难转型之中,因此,目前A股整体而言难有大牛市,更多的还是一些结构性机会,对这一点,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此外,股市目前没有赚钱效应,难以吸引大批资金,虽然管理层千呼万唤,但外围资金几乎不为所动。在资金不足而IPO又不止的情况下,市场活跃资金当然只敢也只能发起局部行情,而这种脉冲式的热点短炒,不仅需要眼快手快,而且很容易因为场内存量资金一哄而上被过早投资,这就是为什么近期一直很难看到能持续两周以上的板块行情的重要原因。
    目前,时间已经进入年中,中国经济的底部正在形成之中,很多机构预期这一底部最迟在三季度就能看到,无论是从股市领先实体经济见底的角度,还是从大机构年度资金运作的需要角度,本年内最值得期待的一波行情,应该已经为时不远。此时,最应该做的不是逃离,而是睁大眼睛、紧盯市场,等待有可能出现的机会。
(作者为本报记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