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滕泰:货币宽松远远不够

作者:华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5-18 19:02:27

摘要: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滕泰:货币宽松远远不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华平 北京报道

   2009年3月,当国家领导人连续召开咨询会询问经济何时见底时,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滕泰发表了《经济触底、通缩与资产泡沫并存》的报告,最早预测了经济周期的底部。今年5月中旬,滕泰又一次成为少数派,面对“一地鸡毛”的宏观数据,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中国经济已经触底,三季度开始将逐步回升,并迎来一个长达6个季度的新周期。
    近期,欧债危机充满了不确定性,国内数据显示经济有下行风险,新增存贷款同比下滑,PPI下滑,一些经济学家因此调低经济增长的预期,而滕泰发出的却是不同的声音。
    2012年初以来,中国经济一直笼罩在阴霾之下,房价下跌会不会超预期并造成严重影响?通胀能不能安然消退?滕泰和其团队在调研过程中,大胆判断这些阴霾正在散去。
经济见底了
    《华夏时报》:近期公布的4月经济数据有些糟糕,PPI同比下降0.7%,存贷款同比大量减少,再加上希腊重新组阁,欧债危机充满不确定性。你的乐观判断来自哪些方面?
    滕泰:从某种程度上,本轮经济的下行调整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从短期指标观察,用电量、M1、M2均处于历史低位,已经没有下行空间,短期回升在即。PMI短期新订单和出口订单均有回升,库存指标刚开始高位回落,短期去库存后,企业开工率有望在三季度阶段性提升。
    宏观经济学难就难在做预测,但也不能停留在一些滞后的数据上,要做一些趋势性判断。国内物价正在回落,外贸增速回归常态,房价暴跌风险基本解除了,在这三重阴霾层层散去后,中国经济的底部已在一季度提前显现,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正在重启。

    《华夏时报》:这是一个很大胆的预测,多数人对经济见底不置可否,甚至认为有硬着陆的危险。上周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正是对经济下行压力作出反应,你如何看待货币政策的调整?
    滕泰:本轮调控的效果是很好的,成功实现了软着陆,货币政策大体从2010年四季度开始,连续五个季度紧缩,经济恰好于今年一季度见底。货币政策需要打出一定的提前量,去年四季度政策已经通过“预微调”悄然转向,因此货币和信贷对经济伸缩的影响已经由负变正,经济在短期内企稳并有所改善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如果指望经济更快上行,有必要适当加快信贷投放,继续释放流动性。当前的货币宽松还远远不够。

    《华夏时报》:如果说经济开始进入上升周期,哪些条件为新周期提供支撑呢?
    滕泰:刚才谈到货币政策宽松有助于投资提速。从财政政策效应分析,一季度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4.7%和33.6%,财政支出快速增长态势有所持续,这也将明显带动投资回升。
    此外,股市和房地产也是影响短周期的两个重要因素。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行和我们去年的预测基本一致,正处于牛市起步阶段。若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第一波牛市会延续至十八大召开之前。2013年可能有大牛市。股市上涨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放大经济向上运行的速度。
    从去年12月份信贷开始转向,股市从今年1月份开始上涨,到五一节后房价和投资阴霾散去,三个金融资产扩张周期叠加在一起,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短期改善的重要原因。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我国经济增速在二、三、四季度逐步提高将是大概率事件,预测二季度GDP同比增长8.3%。预测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20%以上,出口增长10.5%,消费平稳增长15.5%,全年GDP增速将在8.5%左右。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开启的时点上,明年地方换届完成以后,地方投资扩张或重启,经济周期或与政治周期“共振”,加快经济回升势头,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重新回到9%左右。
物价阴霾已经散去
    《华夏时报》:2011年,全国上下对通胀充满恐惧。而4月份CPI同比上涨3.4%,物价在朝着政府设定的方向走去。抗通胀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吗,不用担心通胀卷土重来吗?
    滕泰:今年中国整体物价压力不大,基本不会出现人们所担忧的那样下不来或者下来了再迅速反弹的情况,我们预测2012年、2013年CPI大部分时间同比涨幅在3.5%以下。

    《华夏时报》:从《政府工作报告》来看,经常把消费价格总水平的目标设定在3%,你怎么看待这条警戒线?
    滕泰:发达国家CPI低于3%叫温和通胀,新兴市场经济物价低于5%算“温和”。如果下游消费品价格在3%以下,反而会降低经济的活跃程度。
    中国当前每年由工资、原材料、资金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压力接近3%,因此当实际物价水平低于3%时,则意味着下游产业面临着较大的成本上涨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矛盾将显现,不是通缩,却与通缩无异,可以称为“类通缩”。
    我们预测,三季度个别月份CPI可能低于3%,这不是好事,而是意味着需求不足,应考虑进一步宽松货币,甚至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华夏时报》:你曾说过,食品价格动一动,CPI指数抖三抖。食品在我们CPI统计中的权重较大,生产周期又短,物价阴霾会不会随时出现在我们头顶?
    滕泰:上一轮物价上涨70%左右来自食品价格的变动,因此被戏称为猪肉通胀、蔬菜通胀。未来12个月内猪肉供给充足,价格虽有可能短暂阶段性反弹,但直到2013年中期,猪肉价格基本都能够保持稳定。由于目前每头猪的利润已低于正常水平,预计2013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有再次大幅上涨的风险。
    玉米、棉花等农作物价格仍处于高位回落的过程中,未来一年不会形成物价上涨压力。蔬菜短期上涨风险不大,但是长期缺乏稳定的价格机制,值得引起重视。
排除房价暴跌
    《华夏时报》:从目前来看,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很不给力,特别是投资,2011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你不担心投资持续低迷吗?
    滕泰:去年年底,人们对2012年的房价暴跌风险存在担忧,从前五个月房地产运行情况来看,目前房价暴跌风险已基本释放。从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看,新建商品住宅降价城市个数略有增加,但二手住宅环比降价城市继续减少,环比跌幅继续收窄。
    由于政府调控态度坚决,限购使得投机性需求受到抑制,短期房价上下运行的动力处于均衡状态,故房价暴跌和暴涨都属于小概率事件。
    在当前首套房政策调整满足刚需,限购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情况下,预计二季度整体房价仍将保持小幅回落。由于房价暴跌风险基本解除,开发商承受的资金链压力仍在可承受范围内。即使不考虑新开工项目的拉动作用,在建项目规模仍能保持商品房投资有一定增长。

    《华夏时报》:都说未来经济需要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主要依靠投资,目前固定投资似乎没有亮点?
    滕泰:东边不亮西边亮,保障性住房投资增长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商品住宅投资增速的下滑;中央水利铁路等项目投资增长抵消了地方投资增速的下滑,国有经济投资增长弥补了私有部门和中小企业投资增速的下滑,预计2012年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仍能达到22%左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