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人单志东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高薇 北京报道
如果你已经成长为某企业的销售一把手,你是否还会亲自面试每一名新到岗的员工,并为下属的离职而难过内疚?
如果你已经在大洋彼岸安居乐业,你是否还会为了未尽的理想归国创业,并选择在全新的细分领域开疆拓土?
如果你选择在十年之后重返战场,你是否还能凝聚起昔日的战友,并与他们一起开启一段全新的征程?
也许,对于这些问题,很多人的回答都会是“NO”。但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营销总部总部长单志东给出的答案却是“YES”。
单志东生在长春一汽,长在十堰东风,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与“汽车”这两个字结合在了一起。他做过商用车的销售,也参与创造过广州风神当年投产、当年销售、当年盈利的奇迹。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东风日产营销系统的创始人。
“现在的我有一个理想。”单志东说:“虽然东风裕隆到2015年的时候,销量目标也才有20万辆。但我希望能把它打造成为一个让人尊敬的品牌。让每个客户听到东风裕隆这四个字时,都能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使命
很多人与单志东的缘分始于2000年的广州风神。当时,由于资金问题而深陷困境、连工资都快发不出的东风集团刚刚完成了其历史上最大范围内的内部体制改革,由原来的集中经营变为分散经营。轿车事业的发展正成为东风未来生死存亡的关键。“临危受命”的单志东便追随周文杰、任勇等人一起南下,代表东风汽车与台湾裕隆集团合作组建了广州风神。
“那时候,周围到处都是荒地和农田,下班之后甚至都没有地方去。”单志东回忆说,“除了满腔的热情和理想,没有更多其他。”
这样的热情使单志东们成为东风内部最早突破国企保守基因的一批人。而在他们的“白手起家”下,广州风神从最初注册资金的1.3亿元,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其总资产便已迅速扩张到50多亿元,净资产超过28亿元。
风神的成功为东风日产的成立奠定了基础。2003年,东风借风神引入日产,不到35岁的单志东也成为了彼时汽车界内最年轻的销售一把手。“当时,所有部门的第一把交椅都是日本人,只有销售部是由中国人担当。这充分说明了合资双方对单志东能力的认可。”一位老东风日产人说,“这或许源自单志东在整个销售价值链体系中的全方位工作经历。”
据悉,单志东的任职履历遍及了销售、售后、备件、市场、公关、政策研究等各个岗位,一步一个脚印,是国内少有的销售多面手。
“我还记着中村克己(东风日产总经理)有一次因为年度销售目标激将我,”单志东说,“那并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目标,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们的团队最终超过了年度目标,中村克己也就真的兑现诺言邀请我去他在日本的家中吃了一次家宴。”
这段创业历史对单志东来说,成为一段宝贵的人生财富。所以2011年的秋天,当他再次接到东风的电话时,远在大洋彼岸的单志东“基本没怎么犹豫就选择了回国”。“我曾和东风裕隆的副总经理白清源一起创办过风神。对我们来说,回来就是一种使命。”
圆梦
对于重拾昔日梦想的单志东而言,现在的中国汽车业早已不是十年前的光景。在当前形势下的新进入者、新品牌,究竟会成为一匹黑马,还是一只飞蛾?成为摆在单志东面前的最难命题。而他为此开出的解药则是对汽车营销价值链的“颠覆性”创新。
单志东有一个习惯,无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亲自面试新员工,而他考察的要点便是寻找每个员工的创新精神。“我要求我们的团队,每做一件事,都要问问自己,有什么创新或者差异化吗?就连拍一个团队贺岁视频,我们都要求大家不能和别人一样,只是站在一起喊几句吉祥话,也要有新的创意。”
“我们只有把这种思想融入到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里,并且每个人都要有这种思想,哪怕每天只做一点点,这个团队的未来就会很可怕。”单志东说。
这样的创新被东风裕隆贯彻到了从产品到营销到售后的方方面面。从汽车生活馆别具一格的体验式行销理念,到纳智捷大7 SUV足以改变人驾驶习惯的高科技智能配备。甚至即将推出的大7 CEO,在其低调的MPV外形下,也隐藏了一个高度智能化的头等舱似的办公系统。
“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一个细节,就是虽然东风裕隆的产品个性化很强,但作为一个新进入的品牌,它的网络拓展却十分顺利。而且不出意外的话,到今年年底,汽车生活馆就会达到203家。这和很多企业刚刚起步时的境况天差地别。”一位接近东风裕隆的业界人士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东风裕隆的多数经销商都来自于日产体系,当年都跟着单志东一起创过业,他们相信单志东。”
在私底下,很多记者都认为单志东属于典型的射手座。因为他会在媒体答谢会的时候拿起麦克风来一首流行歌曲,也会在大家拍照的时候故意摆出V字手势“卖萌”。“但就像很少有人会在本科学习经济之后,研究生转读跨度颇大的工科一样,严谨而重感情这两个矛盾的词儿,在单志东的身上却有着完美的平衡。”
“刚开始,大家说东风裕隆算自主品牌,市场不会给我们太多机会。但我不服气,我们就是要打造一个让人尊重的企业,要创造一个能媲美合资企业的品牌。”单志东说,“为了这个目标,我愿意接受挑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