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朗德的非婚生活

作者:吴小曼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5-11 21:27:17

摘要:奥朗德的非婚生活

吴小曼

稳重、谦和、隐忍,自诩“正常总统”的奥朗德其实内心狂热、叛逆,年轻时喜欢摇滚乐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并把萨特、波伏娃倡导的“契约婚姻”贯穿到自己的生活中,“不在乎礼节,只在乎两个人的感受”,与前女友同居25年育有4个子女,与现女友琴瑟和鸣,因此被人认为谜一样的奥朗德,看似普通,其实内心强悍。
总统梦与法国梦
戴厚框眼镜、衣着随意,长相平平的奥朗德很容易让人想到大学的老师,他说话温和,担任社会党党魁十多年没有发表过任何独特言论,加之中年发福后的矮胖身材,《巴黎竞赛画报》说他更像经理而非总统,而恰恰是这个没有任何“特点”的奥朗德击败了处处高调、张扬、外表夸张而强悍的萨科齐,让人觉得奥朗德完全是赢在法国人思变的心理,他的竞选口号就是“改变,就在现在”。
在他的《法国梦》一书里,奥朗德阐述了他的“社会主义”主张,要让法国回归传统,那就是让穷人有很多的机会,让富人尽到更多的责任:征税,这样社会才会变得更公平公正。这些与他的精神导师密特朗当年提出的“让工人有更多的假期和社会福利”几乎一脉相承,到后来,奥朗德说话的声音也像极了密特朗,这是让对外表无比挑剔的法国人接受奥朗德的关键,他们忽略了他的“焦糖布丁”形象,而梦想摆脱失望的现状。无疑,奥朗德满足了大众的怀旧情绪。
《巴黎竞赛画报》说这是奥朗德现女友瓦莱丽的功劳,她在他个人形象的提升上起着关键的作用。
回过头来看,奥朗德其实并不像他外表那样平淡,他的传纪作家说他小时候便告诉家人和朋友,长大后的志向是成为总统。
据Serge Raffy撰写的奥朗德传记《秘密的旅程》介绍,奥朗德出生于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医生,热衷政治,很专制。父亲决定从鲁昂把家搬到巴黎并没有与家里任何人商量,在搬家中,他扔掉了儿子们的金属小汽车和铅制士兵玩具。在强权下,奥朗德并没有崩溃而是学会了如何隐忍和避免冲突,这样的性格会让人误以为他是“好好先生”,而奥朗德只不过一直在等待机会。
开着面包车漫游欧洲
奥朗德完全有别于萨科齐奢华、自恋的生活,他也强调,他的生活方式与经常在全球奔波的施特劳斯-卡恩也不同。
除了骑自行车上班、瘦身,不吃巧克力,他的另一种生活习惯是每周五都会回到自己服务30年的选区科雷兹省。他的传记作家说他的房间布置得十分单调,最奢侈的物品是一个棕色的电动裤管褶线熨制器,看上去好像也是从1970年代使用至今,屋内的一张金属床上铺着蓝白色的被子,两侧各摆着一张极为普通的床头柜。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闹钟、一把柳条椅,以及一台笨重的旧电视。
几十年简单朴实的生活,需要强大的耐性,奥朗德通常周四晚上或周五早上从巴黎搭飞机来此,几乎总会在图勒周六早上的露天市场中与民众握手寒暄。他与工人交谈,与市场人士交流,他总能找到打开他们心门的钥匙,这是奥朗德与萨科齐的最大不同,萨科齐似乎更能与富人打成一片。所以有人说萨科齐更“美国”,而奥朗德的叛逆也是法国式的叛逆。
年轻时,他曾开着一辆标致J7面包车漫游欧洲,一路哼着披头士的音乐。1974年,他曾从纽约一路开车到旧金山,他不喜欢尼克松,却对肯德基、麦当劳感兴趣,一度励志要在崇尚大餐的法国推广美式快餐。
Serge Raffy说,“奥朗德是比1968年抗议者晚出生的一代人,但作为一个十多岁的年轻人,他曾有几次触犯法律的经历:他在拘留所度过一个晚上,当时他和几个朋友拆解一辆废弃轿车的零部件,想维修他们希望假期旅行时用的车辆,在另一场恶作剧中,他的菲亚特650‘微型三轮汽车’失控撞上一个墙角,并翻了几个跟头,但他和一个朋友毫发无损地逃脱。”
“焦糖先生”与鸡尾酒美女
奥朗德虽然与父亲的政治观点不同,而举家搬往巴黎,也意味着父亲为他开启了一段雄心壮志的教育之路:奥朗德在欧洲顶尖的巴黎HEC商学院取得文凭,随后进入巴黎政治大学和国家行政学院。
在国家行政学院,25岁的奥朗德遇到了罗雅尔,一位集美丽与智慧于一体的女性,他们几乎一见如故,两人共同探讨政治、人生,在法国贫民区传教的神父Jean-Marie Petitclerc仍记得,他们是一对善于交际、勤奋上进的情侣,共同为一座豪华高层住宅项目工作。
在一次次讨论中,他们被对方所吸引。随后,他们开始了同居生活,这是萨特和波伏娃似的“婚姻契约”,既是思想、精神的伴侣,也是生活中的伴侣,他们相互激励,在25年的共同生活中,育有4个孩子。不过,他们没有结婚,“这是一种亲密的友谊,不需要任何形式的礼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雅尔显得越发的成熟、优雅,法国媒体说她是“铿锵玫瑰”,更把她比作一杯用美丽、直率、实干和叛逆调配而成的诱人的鸡尾酒。相形之下, 奥朗德日益发福的身体、圆脸、谢顶就显得有些朴实,奥朗德的名字也被“罗雅尔先生”取代了,这对于一个拥有政治抱负的男人来说,是多么的不甘,尽管他退出支持罗雅尔参选总统竞选,2007年罗雅尔的败选,也为他们25年的伴侣关系画上了一道休止符。
“第一女友”
有人认为,是政治上的分歧让他们分手,其实政治观点不会影响他们的感情,欧洲人的血液早就浸泡着自由的思想,其实是罗雅尔风头正劲时,忽略了一个男人的心理。蒋碧薇在她的传记《我与悲鸿》里,就写到法国女人其实地位挺低的,法国女人比男人多,因此在法国很容易找到漂亮的女友。
看似琴瑟和鸣的“政治伴侣”其实早就暗潮涌动了,早在1988年,时为《巴黎竞赛画报》记者的瓦莱丽就认识了奥朗德,在2006年,瓦莱丽再次采访奥朗德,两人相谈甚欢,瓦莱丽说这是一次“愉快的采访”,她爱上了奥朗德,尽管对方并不是那么迷人,但他的谦和、稳重还是征服了瓦莱丽。
瓦莱丽出生于贫苦家庭,父亲残疾、母亲是一个收银员,但她自强不息,靠自己的努力成为《巴黎竞赛画报》的知名记者,她有两次失败的婚姻,生有3个孩子,而她依然漂亮、自信,自称追求简单快乐,是个“没有过多兴趣、简单”的人。
总统选举最后投票日前几天,有记者问及做“第一夫人”的前景,她说,“第一夫人扮演的是配角,我不会追求名声,不会去寻求聚光灯。”
相似的个人经历,性格上的互补和性情的相投让他们很快走到了一起,他们同居5年,直到2011年,才公开两人的关系。
奥朗德的个人生活也曾让公众困惑过,“我不会为了结婚去破坏内心的规则。”奥朗德觉得婚姻只是个人私生活,崇尚浪漫和自由的法国人也接受了“第一女友”的事实,这可能会在外交上造成一些困扰,比如当年萨科齐在出访印度时,他和布吕尼的未婚关系就遭到到访国的抵制。
而瓦莱丽是个非常有个性、独立的人,当问到是否会为当“第一夫人”结婚时,她表示,她不愿因社会规范压力,或因男友当上总统而被迫结婚——虽然和任何恋爱中的女人一样,她愿意待在奥朗德身边“做他的女人”。(作者为本报文化生活部主编)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