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协会致函工程院 希望重审烟草院士资格
摘要:七协会致函工程院 希望重审烟草院士资格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获悉,近日,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中国防癆协会、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等科学社团与民间组织联名致函中国工程院,希望重审烟草院士谢剑平的院士资格。
2011年底,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以研究“卷烟危害性评价体系”和“减害降焦技术”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随后,医学和公共卫生专家致函中国工程院要求对评选程序和评选理由作出解释,但均未得到回应。
此次七协会递交的函件中表示,谢剑平进行的研究,无论从研究方向,还是从研究方法与结论来看,都存在诸多错误。迄今为止,并不存在任何“低危害卷烟”产品,谢剑平的研究同样无法提供任何有关卷烟“减低危害”的证据。
“降焦并不等于降低危害。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烟草产品进行改良,可以降低烟草中的有毒物质排放量和减少暴露烟雾重大不良健康结果的风险。但有证据表明:过去50年中,卷烟设计的变化,包括加过滤嘴、低焦油,和“淡味”等,并没有降低吸烟者整体的疾病风险,却有可能阻碍预防吸烟和戒烟的努力。”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宜群介绍。据了解,烟草中致癌物质多达40余种,焦油仅是其中一种。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介绍,预防流行病,一级预防产生的费用仅仅是二级预防的1400。控烟实现的则是零级预防。“公共卫生应是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努力,预防和控制疾病与伤残,改善与健康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创建人人享有健康的社会。烟草院士显然与这些不符,有误导公众的嫌疑。”曾光表示。
“烟草业投入巨资搞‘低焦油卷烟’之类的改良产品并罔顾事实吹嘘其功效,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和扩大卷烟市场,结果是打着‘科学’的旗号,使烟草继续危害人们的健康。事实表明,烟草业已经在利用这类研究的所谓‘成果’,进行‘低焦油、低危害’的欺骗宣传,误导公众,阻碍我国的控烟履约工作。中国工程院不能也不应该以‘入选院士’的行动为烟草业的伪科学背书。”函件称。
日前,函件已送达工程院。后续进展本报将持续关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