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第一抹阴影
■程凯
大投机家科斯托兰尼讲过一段有趣的话,“一般来说,消息不产生价格波动,而是价格波动产生消息,这无论在巴黎、伦敦还是纽约都一样。”
2012年的中国A股市场终于在这个星期迎来了真正的当头一棒。如果说3月14日上证指数那根跌幅2.63%的阴线,让人看到的只是从1月9日开启的一波大幅上涨的回调的话,3月28日上证指数又一根跌幅2.65%的阴线则让大部分投资者对新的行情产生了绝望。
大跌,就要给大跌找理由,就像科斯托兰尼所说的,消息总是跟着市场走。这回大跌人们找到的理由,无非新三板扩容、中信重工IPO、财政部“否认”养老金入市等等,最后当然还有国家统计局的新数据,企业利润下滑了。
其实,市场里靠得住的逻辑并不多,一句话“涨多了会跌,跌多了会涨”足已。对于上涨而言,区别无非是大的上升趋势中的涨,还是大的下跌趋势中的涨,而大趋势最终还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因此,在各种消息中值得认真对待的只有一个——企业利润的下滑。
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2%,这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企业月度利润首次负增长。利润的顶峰是否来临了?这是2012年中国资本市场甚至经济基本面上的第一抹阴影。
关于利润的重要性,南方基金的投资总监邱国鹭在微博上总结了一个公式——价格=市盈率×利润。所以投资者本金的永久性丧失的风险只有两个:第一是买在估值的高点,比如A股从2007年的50倍PE跌到现在的10倍;第二是买在利润的高点,比如顶峰利润的夕阳产业或者周期股。如果按照这样的公式,在上市公司利润第一季度明显不被看好,2012年全年又看不清楚的时候,对股市持有更多的谨慎态度显然是更理性的行为。
当然,利润也有好的,比如银行的利润已经到了大家纷纷讨论算不算暴利的程度。根据已经公布完毕的数据,农行、建行、工行、中行这四大行2011年的净利润分别是1220亿元、1694亿元、2084亿元、1303亿元,相当于每天要赚17.26亿。当然,每天挣得多,有银行资产规模大的原因,暴利不暴利不是由绝对数字来判断的。
真正让人担心的其实不是银行是否暴利,而是银行业利差上升预期已经结束,盈利增速可能会下降,这一点是几大行和银监会的人士都有预期的。也就是说,银行业的这种利润似乎也有见顶的风险。
如果银行这样的权重板块出现了利润峰值,再加上地产这样的权重板块理所当然地会在尚未结束的地产调控中丧失赚取暴利的能力,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利润将从哪里增长?
对此,至少像王亚伟这样的明星基金经理表示了担忧。在刚刚公布的华夏基金2011年年报中,王亚伟给出了这样的担心:银行股的低估值短期来看仍具吸引力,但银行业整体的盈利增长已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未来盈利能力的下滑和资产质量的恶化难以避免。
利润峰值的担心,正是2012年中国经济的第一抹阴影。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阴影是否足够负面以至于产生更重大的影响,抑或只是一抹提醒人需要更加谨慎的阴影而已;更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阴影不散,有什么样的办法值得去改进以消除它。
其实,对于中国经济的下一步,很多人的看法都趋于一致。
在王亚伟那里,他认为在失去外需和政府投资两大增长引擎后,单靠刺激消费无法持续带动经济增长,“中国经济步入长期良性增长轨道,有赖于通过打破垄断和降低税负等手段激发民间投资信心。”另一位经济学家澳新银行的刘利刚,在总结两会经济热词时关心的也是“减税”和“利率”。对于“利率”,刘利刚关注的是从“利率市场化”到“民间融资合法化”,其实还是一个是否应该打破金融行业的国有垄断,为民间金融和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更加良好条件的问题。
打破垄断,大力减税这两个概念,恰好也是《华夏时报》在今年两会期间所作的两期封面特刊的主题。如果能认同这两点,其实在这2012年初露一抹阴影的一周里,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一丝亮色,那就是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获批。
温州试验区除了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还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银行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一是鼓励民间金融,二是鼓励现有银行关注小微企业,两条腿走路。垄断要打破,但仅指望民间金融去解决所有问题也没戏。温州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但总归是迈出去了。
除了这一点亮色,今年的投资拉动也并没有王亚伟预期的那样糟。在刘利刚的分析中,从1-2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看,增速超过21%,高于预期。因为尽管房地产以及铁路基建不乐观,但其他子项的增速保持了较快增长,刘利刚认为可以确保今年的投资增速保持在20%的水平。
至于股市,我感觉王亚伟的告诫很好:下跌空间不大,毕竟2011年已经跌了一年,估值结构相对合理。但是你要希望有多大的上升空间,基本面不支持,流动性也不支持,所以投资还要摆正心态,降低收益预期才是,毕竟股市不该是谁家的提款机。
新的行情往往都是在绝望中产生的,但是如果你期望太高,通常都是会失望的。
(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