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行长张云详解银行利润增长三原因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首份国有大行年报出炉。
3月22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11年业绩报告,截至2011年底,农行总资产达11.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存款余额9.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贷款余额5.63万亿元,增长13.6%。
“三农”服务依然是农行亮点之一,县域存款增速连续2年、贷款增速连续3年高于全行平均水平。
据农行农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张克秋介绍,截至2011年末,农行县域贷款余额达到1.67万亿,占全部贷款余额的30%,增速高于全行2.7个百分点。吸收存款余额4.01万亿元,高于全行2.8个百分点。惠农卡发卡总量达到9822万张,农户小额贷款余额达1078.25亿元。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余额达5752.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41.38亿元,增长24.8%。
与此同时,农行2011年资产质量继续提高。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双降”,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减少130.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0.4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263.1%,上升95.05个百分点;贷款总额准备金率4.08%,上升0.68个百分点。
根据农行年报,农行去年净利润达到1219亿元,增幅达28.5%,略低于市场预期。虽不可与2010年增速46.0%相比,但日赚3亿元的成绩仍不可小觑。
银行如何获得如此高速增长?农行行长张云认为,并不是单纯依靠利差得来。从近几年利差看:2004年利差为2.32%、2005年为2.34%、2006年为2.52%、2008年2.88%、2010年2.46%,可见不是扩大利差来赚取利润。
“银行目前的利差也并不普遍高于国际水平”,张云介绍,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利差略高于欧洲和日本银行,但是低于美国的银行业。国际十大知名银行2003年到2010年平均的息差是2.22。而美国银行、富国银行2003到2010平均息差水平分别达到3.28和4.5;和发展中国家相比,印度2010年的息差是2.9,巴西是8.03,俄罗斯是5.09,中国是2.46
在张云看来,银行利润不仅看片面,还要从银行不同周期的利润变化、获得利润的方式、利润成长因素以及银行利润与同业的利润率等方面来看待,通过数据说话,可得出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观点。
张云给出的第一组数据是:2009年-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率是13.02%、53.58%和25.4%,同期银行业利润增长率是15%、35%和36%。“这表明,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基本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速度相吻合”。
他提供的第二组数据是适用于所有企业的一个评价指标资产回报率(ROA)。 2008到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分别是14.62%、13.48%、16.57%。而同期银行业的平均回报水平分别是17.1%、16.2%和17.5%。“数据表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银行业两者之间的净资产回报率也是基本接近的。”
张云认为银行利润高增长主要原因有三:一、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和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所致。特别2009、2010年,银行贷款投放的总量,两年间等于前八年综合的90%以上,这使银行的贷款基数大幅度增加,一方面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使银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机会。
二是银行节约成本和效率提高的因素。从中国农业银行的案例可以证明,从2007年农行实现股改那一年到去年年末,农行的资产总额扩大了一倍,等于我们用三年多的时间再造了一个农业银行。但是农业银行就业的员工只增加了2000人,这就意味着银行的运作效率大大提升,所以导致了利润较大的增长。
三是国家为国有商业银行付出巨大的成本,这些成本使得银行因为改革加快获得较快利润增长,大概10%;此外,银行创新能力提升也增加了盈利能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