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进军保险业无悬念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自美国纽约人寿转让海尔人寿50%股权,彻底退出中国保险市场一年多后,海尔人寿这家风雨飘摇的公司再度传出股权变更消息。
本报记者获悉,这次的转让方是海尔人寿的大股东海尔集团,受让方则是方正集团。
“海尔集团出让股权可能事出有因,在上次海尔集团受让股权后,目前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70%,当时保监会曾要求海尔在一年内完成股权结构调整,实现持股占比不超过50%,这次是为了迎合监管政策要求。”一位接近海尔人寿的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方正看好进入
在业内人士看来,方正集团受让海尔集团旗下投资公司持有的海尔人寿股权,将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记者查阅了海尔人寿的过往历史,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保险公司,原名海尔纽约人寿,初始股东为海尔集团旗下青岛海尔投资发展公司和美国纽约人寿,双方各持50%股权,总部设于上海,经过8年的经营之后,纽约人寿萌生了退意,将50%的股权分别转让给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险和青岛海尔投资发展公司,公司名称也改为海尔人寿,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外资股东退出合资保险公司的案例。不过,保监会在2011年1月13日发布的批文中也规定,在股权转让完成后一年内,青岛海尔投资发展公司持有海尔人寿的股份必须调整至最高不超过50%。
“当时的批文已经暗示了海尔人寿必将在一年之后再次变更股权,因此,方正集团的出现并不奇怪。其实方正集团早就开始涉足金融业,更重要的是,方正集团和海尔集团也有渊源,方正是与华为、海尔同为中国信息产业前三强的大型控股集团公司,海尔将旗下寿险公司的股权转让给方正也可以理解。”3月13日,记者从方正集团旗下一家上市子公司内部人士处获悉。
查阅方正集团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这家成立于1986年的信息产业集团,目前拥有IT、房地产、医疗、金融等多种集团业务,并且加大金融混业发展。2009年,方正集团提出要打造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行业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去年2月,方正集团成立了金融研究院,同年7月和8月,方正集团和台湾富邦金融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正式开业,方正旗下的证券公司在A股上市,其进入金融业的步伐已经呈现加速扩张态势。
3月14日,上海保险市场一位资深人士指出,与海尔集团相比,方正集团进入保险业的优势更明显,不过它起步较晚,因此在众多寿险公司中,能够寻找到的好公司也不多。鉴于方正与海尔的关系,转让起来可能更方便,双方在谈具体的股权转让比例以及价格事宜上也更好沟通。
之前,坊间有消息传出,方正集团入驻海尔人寿其意并不止于海尔投资转让的20%股权,可能会想获得更多控股权,从而间接获得保险经营牌照。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方正即使有此意,也会面临很大的难度和挑战。
事实上,海尔人寿的经营状况并不太好。虽然在外资撤走后,2011年公司实现扭亏为盈,但是之前8年的累积亏损已经超过4亿元。统计数据显示,在2011年,海尔人寿的保费只有4亿元,在25家合资寿险公司中排名靠后。
业内人士分析,这样一家经营陷入窘境的公司,新股东进入获得控股权之后,填补前期的亏损以及真正实现长期盈利的难度很高。如果方正的“野心”更大一些,在未来几年中将海尔人寿实现持续盈利并且培育上市,需要的时间会更长。
股权转让频现
在市场人士看来,海尔人寿再度传出股权转让的消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从行业大趋势看,今年以来,就有5家保险公司股权转让并且获批。
记者查阅保监会网站发现,这5家获批的公司分别是中国太保、泰康人寿、阳光保险、信泰人寿和英大泰和人寿,而方正集团将接盘海尔人寿的股权尚未得到保监会的正式批复。
“有的小公司转让股权是为了获利离开,中型公司则是为了股权进一步集中,进而实现上市,至于大型公司股权的转让,则是大股东之间的权益整合,还有一些公司转让股权是处在初级阶段,比如海尔人寿,这家公司最终会有什么样的股东,怎样发展才能实现稳定的股权结构,都是极为重要的,没有一个稳定的股权架构,公司很难发展,尤其是在国内寿险业经历寒冬,开拓市场的艰难时候。”一家券商机构保险分析师告诉本报记者。
在资深保险业务经理黄莺看来,小公司的保险产品往往很难销售,因为市场知名度不高,即使价格便宜未来面临的变数也多,有些中介公司也不愿意代销小保险公司的产品,对于已经投保了小保险公司产品的客户来说,他们更为担心的是保单的有效性以及保障收益等。尽管法律规定投保人的权益会受到保护,保险公司即使出现亏损甚至破产也不会对保单产生影响,但现在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还是会有倾向性地挑选产品和公司。
“小保险公司的产品很难销售,这就是市场上存在数十家保险公司,但是保费收入不均衡,有的公司一年保费只有几千万元,有的公司则可以达到数亿元。”黄莺说。
3月16日,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保险业未来必将出现优胜劣汰,有些生存艰难的公司被市场淘汰完全可能。在目前金融混业经营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候,股东背景稍逊一筹的公司往往难以立足,现在很多银行控股保险公司,而大的保险集团又控股或持股数家银行股权,此外,其他行业的巨头如中石油、中海油都有自己的保险公司,股东背景很强大。在这种现状下,民营保险公司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有待日后市场证明。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