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创新发展助力企业腾飞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舟子 北京报道
拥有无限创意的成功人士,或许是祁璐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作为北京国棉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祁璐无论在对园区的规划还是工作,都显得尽心尽力,按照他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一个难得体现北京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机会。”
换做几年前,或许很多人并不敢想象,一个破旧的厂房也可以变成一个文化创意产业,但如今,祁璐用事实证明了一切——如今的莱锦创意产业园,不仅从原京棉二厂的基础上脱胎换骨,而且,还以开放、现代、创新的态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创意企业,共同织就了一张多姿多彩的文化蓝图。
“坦白说,做文化创意产业园,创意和资金缺一不可”,祁璐表示,仅仅有创意或者仅仅有资金,都不可能成就今天的莱锦创意产业园,“应该说,如果没有北京银行一直以来的鼎力支持,可能这个产业园还停留在规划中”,祁璐感慨地说,对于我们这样的文化创意企业无私的支持,是北京银行最令他感动的地方。
的确,与其他的中小企业不同的是,文化创意产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一直存在着风险大、无抵押等诸多困难,而北京银行作为国内最早介入文化产业的金融机构之一,不仅率先积极与文化产业对接,而且在先行先试中不断探索,将文化创意企业贷款明确列为最优先保证信贷扶持的重点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按照北京银行中小企业相关人士的说法:“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定位专一,在立足中小企业的同时,真正做到与企业既对口又贴心。” 而像祁璐这样的成功创业案例,在北京银行多年来支持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路上早已不胜枚举。
事实上,从成立最初至今,北京银行一直坚定不移地将服务壮大中小企业作为自己的要求和目标。其中,在文化创意贷款方面更是成绩斐然,截至2012年年初,北京银行已累计发放文化产业贷款近300亿元、1900余笔。支持了包括万达院线、北京国棉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在内的70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在北京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市场份额始终位居第一。
文化发展带来机遇 助力旧棉厂变身创意园
说起北京旧地图上的“一黑一白”,老北京人都知道“黑”指的是西部首钢,“白”则是东边的棉纺厂,如今两大工业体已经整体外迁,留在原址的除了人们的黑白记忆,还有迎合城市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兴产业。
从原京棉二厂基础上脱胎换骨而生的莱锦创意产业园,就是东部传媒产业走廊上打造出的一颗明珠,通过与北京银行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产业园正在以开放、现代、创新的态度,引来世界各地的优质创意企业,共同携手织就一张多姿多彩的文化蓝图。
不过,你知道吗?就是这样一个创意产业园,在祁璐将自己的创意实践之前,还只是个旧工厂。
记者在坐落在慈云寺桥东南角的莱锦创意产业园看到,大院门口矗立着一对醒目的红色巨手,走进院内,各种各样的雕塑散落园中,“创意”园区的特色十分突出。根据北京国棉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董事祁璐介绍,“莱锦创意产业园从项目初始阶段,就请了很多专家和策划团队,围绕着一个国际化、高端的产业园的定位来设计”。
按照他的说法,由于产业园是一个三十到五十年的长期定位,因此园区在确定建筑风格时也尽量按照这样的需要进行匹配,希望设计既高端又不失前卫,同时还能尽量地保留老厂房原有的特色,于是在确定想法后,园区管委会开始多方寻找一位国际化的设计师进行整体规划。
幸运的是,日本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此时进入了管委会的视线。由于日本是一个很重视保护老建筑的国家,隈研吾在设计很多本土项目时都体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中标匈牙利布达佩斯火车站改造项目后,对这座在二战中毁坏严重的老车站进行了完美的改造,体现出利用老东西展现新特色的功力,而这正好符合莱锦创意园的设想。此前,隈研吾在国内也已经有过三里屯village和长城脚下的公社等作品,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于是,隈研吾很快便参与到莱锦创意产业园的项目,并根据原京棉二厂的厂房屋顶特色,就地取材进行改造,提炼厂房原有的设计元素,将锯齿形状用在了园区的各个角落,而旧厂房房顶原有的结构顶梁,也被直接保留下来,作为工作室之间小路上空的装饰,既是新园区的一个景致,也是对当年纺织业历史的一个纪念,凸显出一种强硬简洁的现代美感。
按照祁璐的说法,从京棉二厂到莱锦创意产业园的全新蜕变,既缘于国资公司、纺控集团、国通公司和京棉集团的共同决策,同时也因为北京市大力推行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
因为要解决公司的运转问题,就必须要解决资金的难题,但此时尚无任何实际进展的项目,想要借钱无疑是难上加难,“说实话,哪个银行不愿意把钱贷给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呢?而文化创意企业不仅风险高,而且失败的可能也并非没有”,祁璐坦言。
但最终,北京银行选择了积极助力京棉二厂变身创意园的项目。用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的话来说:“北京银行始终致力于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充分发挥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就需要金融业的不懈探索,共同努力。”
除此之外,北京银行之所以做出支持创意园的选择也与京棉二厂的区位有关,要知道,这里是离央视和北京电视台最近的一个节点,也是朝阳区打造的传媒大道上一块最为紧俏的地块,投资方和朝阳区希望通过建设一个高端的国际化特色园区,使园区内传媒企业相互作用,形成较大的区域影响。
同时,相对于著名的798艺术区,莱锦创业园有自己的优势。因为和798对厂区的改造投入相比,莱锦是一个整体规划的园区,从一开始就根据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业内专家等各方面意见汇总做的定位,是一个功能、服务等各方面都很完备的平台,园区配套也全部做了更新,能够有效保证在未来的三十到五十年内都可以强有力地支持企业的发展。
合理把控风险 搭建三方共赢平台
尽管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对于所有的银行来说,中小企业的贷款都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帮助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另一方面也随时面临着贷款资金的风险。
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更需要随时面临各方的压力和风险。而祁璐的莱锦创业园项目除了资金需要大之外,耗时也颇长,从2008年便开始了策划定位,并在2009年做正式开工的前期筹备,2010年年初,资金正式到位才全面启动。
而在此期间,由于北京银行一直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做的比较突出,也有很多创新的服务,因此从项目一开始双方就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北京银行八里庄支行积极参与到其中,无论在项目前期的策划建议,还是扶持园区产业发展的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最终使国棉集团等资方确定了做这个项目的想法。
与此同时,针对文化产业贷款的高风险问题,北京银行也一直在积极探索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
“比如对于核心产品或资产价值难以评估的问题,我们积极创新,将版权质押作为核心质物,把版权分为历史版权、现实版权以及未来版权三类”,北京银行中小企业部门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同时还可以接受传统担保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担保、应收账款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法人无限连带责任、中小企业联保等组合担保方式来控制风险。”
也正是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接下来的建设手续办理中,北京银行又随同一起做调研,为定位思路提供一些建议等。待项目最终确定之后,北京银行又在整个贷款审批的过程中以及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时间上也给了一个比较长期的5年期贷款,在包括还款周期、利息支持上面都给了最大的帮助。
在审批放贷方面,北京银行还特别考虑到项目启动时对资金需求量比较大,在为产业园做固定贷款时就谈好了后续的流动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北京银行一共向该项目贷款2.85亿元,占园区总投入的一半以上,也正是依靠北京银行的贷款和其他一些融资渠道,这个项目才能顺利地发展到现在。
目前,园区在招商方面,还没有开张就已经实现了120%的出租率,还有诸多企业对园区的发展规划一见钟情,正在排队等待进入,招商目标全部实现。
实际上,北京银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多年,但是以如此大的力度整体支持一个园区还没有先例。也因此,园区与北京银行在前期沟通时就设想,通过这种金融支持,园区与银行双方联手来扶持园区内的企业,而八里庄支行也希望和企业建立更多的合作,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管道。
祁璐表示,因为文化产业是一个轻资产的行业,抵押物比较少,企业在寻找银行贷款时,如果找不到正确部门,或者自身价值没有被挖掘出来,那么贷款无疑就会受到影响。
而公司作为园区投建方,通过前期和入园企业的接触,对企业的特点比较了解,可以帮助这些文化创意企业推介,使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并得到相应的金融服务,企业不需要这找那找,节约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与此同时,针对企业的特点和不同的需求,园区可以帮助他们寻找更多的担保机构,并利用国通公司设立的投资基金和银行的贷款相配合的组合式投资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使企业通过这个融资平台,在最低风险的情况下得到金融帮助,实现北京银行、园区以及企业的三方共赢。
创新模式 关注民生深耕发展
事实上,北京银行多年来除了坚持“真诚,所以信赖”的宗旨外,还一直将创新作为自己不断发展的动力。
而此次借着莱锦创业园项目,北京银行也将创新不断融入其中:八里庄支行公司业务部主任李超就告诉记者,在园区推荐的客户中,他们首先筛选了一批企业,做好提供一揽子、量身定制式金融服务的准备,同时在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跟上企业的创新步伐,满足他们的各种金融需求,并可以随时根据企业的特点调整自己的服务方式,衍生出更多服务类型。
而这种进入园区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的方式,对北京银行八里庄支行来说也是一次全新的创新——因为以往银行大多是对单个写字楼的支持,但对上十万平米的一个产业园区开展支持,同时和园区、园区企业三方建立合作的模式,也是一种探索中的突破和创新。
目前,莱锦创意产业园已有100多家企业签约入驻,除了餐饮等生活配套服务企业外,其中主体企业有40多家,围绕“传媒走廊核心”的定位,集中了传媒影视和设计类的高端公司,入驻企业包括昌荣传播公司、东方风行集团、安世亚太科技公司、华策影视公司、蓝海传媒集团等多家国际化、总部型企业。
据北京银行八里庄支行付淑芳介绍,现在尚有一些企业未完成装修,但北京银行已与很多企业进行接洽,其中已有7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正在洽谈中。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北京银行帮助众多企业找到了适合的融资方式。
而“园区”的概念还不仅仅止步于“集中办公”,祁璐说,他们对未来的设想,是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请了上百亿产值的企业进来,希望他们能够相互交流和促进,体现出一个园区的意义。”
为此,园区特地预留了几片大的空地和草坪,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召开发布会、举办俱乐部活动等,通过各个公司的高层次交流,寻找合作机会。当然,北京银行也会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与企业进行更多深层次、多元化的合作。
实际上,近年来,北京银行积极探索,开拓思路,倾力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功扶持了一大批文创企业。
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就曾公开表示:“北京银行深知创新是金融企业永续发展的动力,是事业永葆活力的源泉。早在创业之初,面对大型商业银行在传统产业的既有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北京银行就将目标锁定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坚持差别化、特色化的发展思路。在文化产业金融服务领域,北京银行创造了多项第一,走出了一条‘文化+金融’的特色发展之路。”
而除了在“文化创意产业”贷款的大力支持外,借助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艰苦的努力,北京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早已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广阔空间,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并以创新模式成为了中小银行的领头羊。
几年来,北京银行成功打造中小企业系列融资方案, 在“文化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据悉,北京银行成立16年来累计为2万余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8000亿元,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在北京地区同业排名第一。
2011年,为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和专业服务,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北京银行又在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经验精华基础上推出了全新的中小企业“信贷工厂”。
通过借鉴工厂流水线的操作方式,明确划分市场营销、业务操作、信贷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环节,支行配备营销经理、信贷经理,分行派驻风险经理和风险官,实现了营销与操作职能的分离,提升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处理效率的一种全新探索。
“信贷工厂”启动当天,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就与三家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记者了解到,企业最初申请“信贷工厂”时,只需凭借一般性企业法律文件、企业财务情况、企业情况介绍以及权利证明文件即可。
不断的创新模式和产品的推陈出新,是北京银行站在客户的角度上,不断为其提升自身竞争力和服务的体现。“只有把客户装在心里,才能将服务做得更好”,上述人士表示,“我们每一分努力和汗水,为的就是让企业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