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点阳光就灿烂
程凯
2012年终于来了,希望这是一个稳稳当当的年份,更希望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年份。
先说说“稳当”,因为2012真的很特别,特别得有点神秘,对于中国经济而言,需要非常低调,需要卧虎藏龙。卧虎藏龙,就是要自知者明、韬光养晦,更是要承前启后、蓄势待发。
为什么要甘做卧虎藏龙?因为国际大环境不好。
欧债危机深不见底,中国人真能抄到欧洲人的底吗?答案是欧洲的问题需要欧洲自己解决,中国既没有强出头的意愿,也没有强出头的实力;再看美国人,美国的经济也远不至于那么差劲,老虎不发威也不能当它是病猫。
最新数据都在显示,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回暖,报告失业人数也在筑底,美元在2011年年末突然强硬,宣告自己还是世界货币,导致和美元相关的各类资本市场蠢蠢欲动,同时也宣告美国经济的强势地位还远没有人可以替代。面对一个可能陷入“失去十年”的欧洲,一个“瘦死骆驼比马大”的美国,中国最好选择卧虎藏龙。
为什么不得不做卧虎藏龙?因为国内宏观环境不稳定。
中国的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比较符合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定义,远没有达到“成熟”阶段,所以从2007年至今,每一年的上下半年政策都会出现拐点,左左右右,反反复复,搞得市场参与者不知所措,进退失据。不仅是企业家,甚至银行家们,现在都在呼吁政策调整要有预见性、稳定性和延续性。
好在201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就是一个稳字,将“稳中求进”定为2012年经济工作主基调,稳增长替代了控物价成为主线。货币政策也又到了“打左灯向右转”的阶段,可以预见的是,流动性将进一步放松为“稳增长”保驾。
为什么要选择卧虎藏龙?还要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而言,2012年,在外将因为有欧美经济不振影响出口,在内将因为有房地产调控不放松影响投资,至于消费拉动则还远不到撑起一片天的时候,中国经济需要的经济结构转型,需要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都不是一日之功。
从方方面面看,2012年都应该是一个稳字当头的年份。卧虎藏龙,其实是一种低调的张扬。期望过高并不是不好,哪一个国家强大和复兴不需要一种精气神呢?只不过自信是一种态度,但自信得恰到好处却是一种艺术。
再说说“阳光”。虽然从内到外都在提醒2012年需要“稳”字当头,但是仅仅一个“稳”字又是不够的。宏观上要稳住,微观上却要活起来。对于中国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个体而言,其实他们都是给一点阳光就会灿烂的,只要有阳光,市场就会有活力,有希望。
就在2011年的最后几天,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报告了国务院下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6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一项就是扩大内需。
就像上面所说,出口不是自己能够左右的,投资又是需要结构调整的,唯一可以不遗余力大力促进的就只有消费。消费的促进,当然不是一日之功,但市场就是这样,你要给它一点阳光,它能比你想象中的更加灿烂。
不知不觉中,消费在中国经济的GDP构成中已经在转换角色。根据统计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01%,其中最终消费的贡献率由上年同期的32.7%提高到47.9%。2009年、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5.5%和18.3%,2011年前11个月增幅为17%。
数据显示势头良好,但还远远不够,还有什么可以改进?要是回头看看2011年就会发现,2011年留下的最大教训可能就是过于重宏观调控,在微观层面上处处掣肘了。
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语文出版社、腾讯微博共同发布的2011年“年度汉字”中,一个“限”有幸夺魁,虽然一家之言,但还算到位,毕竟在2011年我们已经熟悉了限购令,限价令,限车令,以行政的手段治疗市场的病,已经成了2011年中国人经济生活中的主旋律。
一个“限”字,恰恰就是市场经济缺乏阳光的体现,没有能够做到“市场的归市场”,政府之手需要宏观调控,但不需要伸到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给我们的教训,是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的斤两,知道了自己的长短,才能算得上是成熟,才能稳得住。扬长避短,在经济学上正好就是发挥比较优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长短都是我们自己看得清楚的,市场经济的好处就是总能给你一些意外的东西,而不是完全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哪一个创新、哪一项进步不是企业家们的意外收获呢?
2012年,宏观上要稳得住,微观上要放得开,要给一点阳光大家就会灿烂!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