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减税不是馊主意

作者:王自力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9-01-17 22:13:00

摘要:减税不是馊主意

 

王自力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

    据上期《华夏时报》报道,日前有财政部官员指出:“2009年不能再提减税了,减税是个馊主意。”理由大致是,一是今年财政部将陷入严重的两难局面,在财政减收、支出增加的前提下,再给企业减税已经非常困难。二是减税只能减轻企业的负担,扩大企业的生产,但是如果在经济危机、居民最终消费能力不能提高的背景下,企业扩大的生产能力只能转化成库存,而不是变成刺激经济增长的力量。也就是说,此时减税并不能扩大内需,如果不减税而是把这部分税收用于财政支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作用会更好。三是在关闭减税之门的同时,财政部拟通过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直接增加财政投入、扩大投资和消费来刺激经济增长。
    毫无疑问,2009年是财政十分困难的一年,不仅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将明显下降,同时支出压力也进一步加大。去年底以来财政部先后出台了13项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仅增值税一项就将减少税收1230余亿元,据统计各项减税政策造成减税规模将高达3000亿。在财政困难的背景下,减税空间的确已经不大。
    但应该注意,同样是调整税收、刺激经济,英国政府不久前推出的拯救计划就颇富创意:一方面,英国政府决定从2008年12月1日起大幅减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一年拿出125亿英镑以“还利于民”;另一方面,计划在下次大选后增加年收入超过15万英镑人群的所得税率,有人预计全英国因此会有1%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将被加征7%的所得税。就在英国政府宣布这项拯救方案的当天,英国股市创下21年以来的最大涨幅。
    英国政府“一减一增”的经济刺激方案,没有简单停留在传统的从“从紧”到“从宽”,或从“重税”到“轻税”的宏观调控上。而是在大胆“从宽”的货币政策基础上,对贫富人群进行了相反方向的税收调节,从而增加了一般纳税人的收入。一个崇尚高福利的国家,有完善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英国敢于如此,那么对我国这种不但社会保障体系极其残缺和脆弱,而且分配不公、贫富分化早已超过国际警戒线,成为最严重社会问题的国家来说,不知此举有否借鉴意义?
    我国分配不公首先体现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目前尚存在着巨大的待遇差别。非国有企业在资源占有、资金分配、市场准入等方面处于严重劣势地位,在全社会形成“国进民退”的趋势。假如这种起点不公、竞争条件不公的现状继续存在,无论银根怎样放松,非国有企业的投资热情恐怕都将无法提振。所以,当务之急应该尽量缩小不同性质企业之间的初次分配待遇差别。
    其次,在以工资为主体的收入分配方面,还无法依据各种要素的贡献来公平实现其市场价值。资本对劳动力价值的剥夺有加重趋势,弱势群体得不到足够保护,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结果导致我国中产阶层人群比重过低,居民整体消费能力较弱,储蓄率高居不下。基于此种情况,我们是否更有必要学习英国政府的做法:提高最高收入人群的所得税,降低普通纳税人的所得税?这样做的好处是:国家不用掏一分钱,就解决了居民的税收压力,也避免了货币的大量增印,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此外,我国还存在一些暴利阶层,他们侵占了其他人的收入空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提出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目前应该是落实这项政策的最佳时机。因为这对提振消费、刺激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不妨可以围绕“救贫困,削暴利”的税收改革原则,对这些暴利企业征收暴利税,用以补贴被侵占了利益的中小企业和普通纳税人。在中国,不合理、不合法收入者的神经已经麻木,而我们的政策不但麻木,而且形成事实上的袒护。诸如“遗产税、赠予税、物业税”和官员财产申报公开等等,对限制富人的有效措施,是否到了应该实行的时候了呢?
    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停滞不前,被称为“失落的十年”,但日本并没有出现就业危机和社会动乱。其原因就在于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社会各阶层相对均衡地分享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社会贫富差距不大,社会保障体系又相对完善,中国是否应该向日本学习些什么呢?中国既然已经决定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将30年改革开放创造的“中国式奇迹”继续延续下去,走上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呵护民生、保住百姓的饭碗,就远比修路造桥更重要。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背景下,如果人为地单方面地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很可能带来更大的产能过剩,使经济社会的转型更加困难,最终不可持续。只要让民众的生活好起来,切实分享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即使经济增长速度低于8%,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笔者十分欣赏并赞成这样的看法,中国最大的国情之一,是内部消费不足。增加内部消费,就需要实现两个转移支付。第一,将给予境外消费者的“补贴”,转移给境内消费者;第二,将给予国内暴利者的“补贴”,转移给普通民众。第一种对外补贴实际是一种“价格补贴”,无论是资产和商品都广泛存在价格扭曲,形成国有财富的天量流失;第二种对内补贴实际是一种“制度补贴”,以各种法内和法外的非税寻租行为,形成国内民众巨额的隐形税负。一方面,国有财富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民众背负沉重税负(隐形的)。这是中国内部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当然,这也是“经济奇迹”的财政原因。如果再不下工夫解决这一问题,舍本逐末,靠大规模的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靠外延式扩张来维续现有经济模式运行,则最终将会迎来什么样的结局,不言自明。
    这里需要再一次强调:中国当代经济问题的焦点在于财政。中国目前的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存在严重的问题。中国社会分配体系已经严重地扭曲了。如果继续回避这一问题,仍然不敢面对现实,用所谓的“积极”之类的形容词来掩盖问题、麻痹神志、拖延时间,潜在的经济危机将会逐渐浮现,并会迅速演化为深刻的社会危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