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更有吸引力了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 秀 北京报道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不少经济学家开始担心全球贸易量急剧萎缩,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而作为英国英中贸易协会CEO的斯蒂芬·菲力浦斯(Stephen Phillips)看到的仍然是希望。对于敏感的2009年,菲力浦斯很小心地说,他没有看清下一步复杂形势的慧眼,但是,作为贸易组织,他们的贸易推动力度却是加大了。
英中贸易协会一份新的研究,从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区域城市中论证出35个在下一轮经济发展中将有超速扩张需求的城市,向英国企业推荐,这些城市包括天津、青岛、东莞、济南、包头等,并分析出每个城市存在的具体商机。
《华夏时报》: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你认为会对中英双边贸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菲力浦斯:很明显,在这种困难形势下,人们消费变得更谨慎,购买力大幅下降。但是在英国公司眼里,中国仍然会是全球维持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中国市场是最有吸引力的市场。
我们和英国政府各部联合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开拓中国的区域城市市场。这些城市的消费力都在快速上升,有购买更多商品和服务的意愿,这为英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挫,但我们庆幸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汇率的变化也有利于英国的出口。过去半年两国汇率变动很快,尽管近期稳定了一些,中国市场对英国企业更具吸引力了。虽然相比之下,中国的出口受到货币升值的不利影响,但对那些正在谋求国际化的中国企业而言,却提供了一个收购欧美企业的好机会,而且在这个困难时期,西方企业估值大幅下降。我相信许多人正在眼下的困境中寻找着变化和机会。
《华夏时报》:你能否描述一下英中贸易协会的企业成员们面临的变化?
菲力浦斯:情况非常复杂。我们有许多会员,不同的行业和公司的变化都不一样。财务状况好、现金流强的,有能力展开资产购买工作,而财务状况不好的企业在这个时候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现在要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非常困难。英国政府正千方百计鼓励银行支持企业信贷。
对于2009年的中英双边贸易变化,我真希望有一双慧眼能看清下一步复杂的走势。不过我估计2009上半年我们都会很困难,会充满了挑战,但下半年形势应会有所好转。
《华夏时报》:英中贸易协会将作何努力推动贸易稳定?
菲力浦斯:即使经济不景气,我们的促进力度也从未下降过,这使英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和贸易热情一直维持火热状态。具体的政策是由英国政府制定,我们会努力向政府提供更多信息,与政府一起让英国企业界认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价值。
现实情况是,有许多英国企业对中国的了解太少了,也许只知道北京、上海,或许还有广州。我们近期着手推荐的35个区域城市是他们很少了解的,通过对中国过百万人口的274个城市的仔细研究,我们挑出了这些对英国企业应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城市,我们努力让英国企业明白这些城市蕴藏着巨大商机。
《华夏时报》:中国的巨大经济刺激计划对英国企业有何影响?
菲力浦斯:中国出台了非常大的刺激计划,我们的工作是要仔细研究其中的细节,看哪一项对我们有什么机会。比如基础设施建设里包括公路、铁路、机场。
英国企业在机场设计上有优势,曾服务于北京首都机场第三航站楼的建设。如果佛山要建机场,我们就会建议英国企业抓住哪些机会。在公路、铁路上的配套通信线路工程也是英国企业的强项。还有在清洁能源、生命科学等项目上我们都有机会。
刺激计划会大幅提升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以外包括农村地区的需求,我们关注的那些区域城市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这对英国企业而言极为利好。
《华夏时报》:我注意到各国企业都在中国寻找着需求快速扩张的新市场,你是否担心这些地区的竞争会加剧?
菲力浦斯:我认为应该从两方面看,有实力的企业会抓住这个机会,而同时也有很多企业可能已经没有能力抓住这次商机。我们能看到有已经在中国发展业务的外资企业,有新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但也有不少企业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受挫或消亡而停止参与竞争,所以综合来看,参与企业数量应该变化不大。
《华夏时报》: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已很完备,你认为是否还能有足够的经济刺激手段?
菲力浦斯:英国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言,的确没有中国这么多,但英国也有很大的建设计划,包括建设一条横贯伦敦东西的铁路,完善全国的铁路网,也有机场建设计划。另外英国还通过减少消费税、减息等方式来鼓励投资和消费。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都采取着类似的手段来应对困难。
《华夏时报》:你本人也是一位银行家,你认为中国发展金融服务业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
菲力浦斯:中国需要培养足够的金融家和大量专业人员,这个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相当高。而中国目前的金融业尚处早期,业务偏重于传统的银行业务,需要大量具有更广泛金融从业经验和专业素质的职业者。但中国金融业正在改变,尤其是保险业,未来5-10年我相信会看到更大的变化。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62172768 深圳(0755)25924870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