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三年 澳保7亿入股渤海财险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当一些外资公司在中国的寿险市场耕耘了数年,看不到希望而选择离开时,澳洲最大的非寿险集团澳洲保险集团却逆势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
8月15日,本报记者了解到,澳保集团(以下简称IAG)与总部在天津的渤海财险公司正式签订入股协议,IAG同意按6.875亿元的价格买入渤海财险20%的股份,预计交易将在2012年初完成。
记者获悉,尽管该项交易新近被双方披露,不过渤海财险与IAG集团的战略合作谈判始于2008年初,在3年多的多轮谈判磋商之后,双方才达成协议。
“折戟”太保沉默4年
算起来,IAG集团在中国耕耘的时间也不算短。
从2003年开始到2006年间,IAG一直与中国的太保产险洽谈合作事宜,并已达成入股太保财险24.9%股权的谅解备忘录,后因太保集团改变引资计划,改为集团整体上市,美国凯雷获得了与太保集团合作的优势地位,使得IAG不得不放弃入股计划。
之后,市场上再未听到更多关于IAG投资国内保险公司的事情,不过,在2009年间,IAG传出要投资成都一家名为车盟的车险中介机构,由于当时投资的金额只有百万余元,后来也没了下文。
根据记者了解到的IAG业务经营范围,其专注于财险业务,产品构成中车险占38%,房屋保险占20%,短期商业保险占18%。其收入来源亚洲只占2%。目前IAG在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已有分支机构,下一个目标是中国和印度。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现在与渤海财险达成战略合作之后,可以视为澳保在中国产险市场有了一席之地。
“我们想积极介入管理和经营,我们的经验对新兴市场是有用的。”早在2007年,IAG亚洲区CFO戴维·霍斯金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就如此表示,当时澳保正在与渤海产险进行各项事宜的谈判,外界对此知晓的并不多。戴维·霍斯金当时称,IAG非常乐意与中国同行分享其财险业务的技术和经验,但寻找合作伙伴并不容易。
霍斯金表示,IAG选择合作伙伴有两个标准,一是看双方是否能在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共同发展;二是是否能提供技术转让,IAG希望与中国伙伴达成信任关系,中国几大财产保险公司几乎均未引入战略投资者,合作伙伴可选择的机会并不多,建立关系和信任需要时间,同时如果持股比例过低,相关财险技术的转让也难以实现。
现今看来,IAG在中国市场上似乎已经找到了合适的伙伴,尽管这并不是一家大公司。
合作前景不明
记者了解到,成立时间尚不满6年的渤海财险,目前的保费规模在全国365家中资财险公司中排名25位,截止到今年6月底,其保费仅为7.19亿元,明显靠后。
在8月份刚刚发布的2010年交强险经营业绩中,本报记者也发现,渤海财险2010年的交强险经营亏损为1.38亿元,期末亏损余额则达到3.12亿元。
“在中国的财产险公司中,大公司往往不会让外资获得战略投资的机会,而有些大公司的亏损也相当严重,外资也不会傻到要去充当财主,就像不久前格林伯格的史带公司投资大众保险一样,外资所谋求的是经营权和更多的控股权,这样它们才能有权去经营一家财产险公司,所以它们寻找目前在市场上处于中下游的公司,不过这样的合作前景到底能否给双方都带来可预期的收益,也许短期之内还不能看到。”8月16日,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一位教授分析指出。
不过,IAG似乎信心满满,之前其在泰国收购的一家保险公司就带来了不错的收益,后不断增持该公司股份。戴维·霍斯金曾表示,IAG在亚洲要发展,就一定要进入中国,中国保险市场年均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而澳洲市场只有6%。
IAG入股渤海财险会不会像其控股泰国的保险公司一样,随着经营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外资的比例,现在不得而知。
有市场人士指出,未来增加股权比例这是肯定的,但是绝对不会使得公司的性质发生变化,因为外资是想要在中国市场上寻找到长期牟利的空间,至于未来一家公司的具体战略,谁也说不清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