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俄乌“斗气”伤害国际能源市场信任度

作者:王晓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9-01-10 22:18:00

摘要:俄乌“斗气”伤害国际能源市场信任度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新年伊始,欧洲东部居民一觉醒来不仅能听到屋外暴风雪带来的凛冽寒风,或许还会发现自己家的供暖用天然气已经被掐断。在一年最寒冷的季节里,他们再一次成为了俄乌“斗气”的“人质”。
    近年来,每逢岁末年初,俄罗斯与乌克兰围绕天然气供应问题的“拌嘴”就会上演。而1/4 “受气”于俄乌的欧盟自然无法推脱成为每次争执的仲裁,在欧盟的劝和下“嘴仗”最终都未付诸实施。然而在2009年,全球经陷入衰退,国际油价一路狂跌,给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双方政府手头都出现吃紧,加之2008年8月,在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爆发的战争中,乌克兰对格鲁吉亚的帮助,以及乌克兰在加入北约上的“积极态度”都让俄乌在2008年结下了“梁子”。
    因此,在2009年1月1日,以乌克兰未能如数支付拖欠俄方的天然气供应费为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给乌克兰“断气”。而截留俄罗斯输往欧盟国家的天然气似乎也就成为了乌克兰度过寒冬的唯一选择。1月6日,乌克兰决定关闭4条向欧洲输送俄罗斯天然气的战略性管道中的3条。1月7日,有消息称,俄停止了所有经乌克兰输往欧洲各国的天然气供应,俄乌“斗气”升级。据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输往匈牙利的天然气减少了65%,希腊减少了81%,保加利亚90%,法国70%,意大利90%。
    对于四个巴尔干国家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和前南共和国马其顿的天然气供应则完全停止,德国也未足量获得俄罗斯提供的天然气。8日,欧盟国家外长发表共同声明,希望俄乌尽快解决天然气争端。欧盟呼吁双方接受俄乌天然气输送独立检测。俄乌双方代表对此独立检测表示赞同。
    然而在独立检测的观察员组成上,俄乌再次出现分歧,按照协议,派遣到乌克兰监督天然气过境的国际观察员将包括欧盟国家的独立专家,这是俄总理普京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电话中达成的协议。乌克兰方面也表示同意向欧盟派出观察员。欧盟专家将于1月9日飞抵乌克兰履行监督义务。但乌克兰拒绝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加入国际观察员委员会。乌克兰认为,该国际监督委员会成员只有乌克兰和欧盟。但俄方认为,俄罗斯也应是国际观察员。“在国际观察员组成问题上的僵持不下使得本来8日就可以恢复的(通过乌克兰到欧盟)供气无法达成,恢复供气要推迟12-24小时。”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表示。
    在欧盟介入之后,俄乌之间的“斗气”往往很快便会消除,但是俄乌两国的高频率“斗气”使得两国作为负责人的供气方的国际形象不断受损,作为能源问题上互为依存关系的俄乌双方都不会成为“斗气”的赢家。而受伤害最大的,则是博弈激烈的国际能源市场的信任度。这对于所有这个市场上的人都不是好消息。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62172768  深圳(0755)25924870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