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思维与逆向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7-15 19:37:23
汇添富价值精选基金经理 陈晓翔
与一拟上市公司交流,公司领导给我们展望了美好的前景:未来3年收入翻番,此后保持数年50%的复合增长。如果这样,用不了几年就会成为行业龙头,最终竞争对手都将不复存在,但公司所处的行业并非每年增长20%以上的新兴行业,而和竞争对手相比也没有特别的优势,那么公司凭什么保持高速增长呢?
大家往往会基于过去一段时间的趋势来推测其未来的表现。例如当我们面对过去3年保持30%增长的公司时,分析师对其未来两三年的盈利增速预测往往会落在相近的区间(如20%-40%之间)。但曾经保持3年30%增长而在后来几年业绩增速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亏损的并不罕见。
从概率上看,惯性思维趋势外推的准确性很可能是各种预测方法中最高的,因为过去若干年形成的趋势往往包含着某种规律,而只要这种规律在未来继续发挥作用,循着趋势推测发生重大误差的风险就很小。
当然,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分析师或投资经理,仅凭惯性思维和顺势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正是告诫我们需要与众不同的思考方式。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起源于房地产市场连续多年保持上涨,以至于大家都对未来房价还会保持同样的上涨趋势深信不疑。最终,所有遵循惯性思维的投资者都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而敢于对地产泡沫说NO的少数对冲基金则在百年一遇的危机中赚得盆满钵满。对于专业的投资者而言,跟着市场情绪追涨杀跌,是注定无法获得持续优异的投资业绩的。只有学习巴菲特那种敢于坚持、善于逆向思考的精神,才有可能在长期投资中获得持续的超额收益。
当然,要把握好顺势而为与逆向思考的关系绝非易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顺势而为,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逆向思考?我认为,在过去的趋势未曾打破前应当多研究与尊重规律并可谨慎保持顺势而为的策略;而如果新的数据不断偏离过去的趋势同时伴随着投资者情绪走向极端时,则是需要反复提醒自己进行逆向思考的必要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