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中小盘个股领涨反弹基金借机波段操作自救

作者:路晓丹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7-01 17:23:42

摘要:中小盘个股领涨反弹基金借机波段操作自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路晓丹 北京报道

   2011年上半年大幕缓缓落下。6月21日-27日的“五连阳”行情,在最后一刻给股基带来了短暂的喘息机会,却依然难以拯救公募于上半年巨亏的窘境。截至6月29日,依然有占比高达97%的偏股型基金染绿,387只可比基金中,仅11只年内获得正收益。
    在严重的亏损面前,基金自救迫在眉睫。在本轮上涨中,基金自救途径可窥一斑。行情启动之前,基金持续小幅加仓,重仓中小盘股基金率先领涨;而在24日市场大幅放量上行后,基金开始持续减仓撤退。据Wind统计,21日—27日间,387只可比股基,平均净值回升幅度约为5.1%。
重仓中小盘基金领先反弹
    半年调整,市场终于给了中小盘股票几分“灿烂的春光”。在6月21日开始的反弹中,中小盘个股集中发力,领涨本轮行情。据Wind数据,6月21日至27日间,中小板指数上行7.35%,创业板指数上行6.58%。受益于此,387只可比偏股型基金5个交易日内净值平均涨幅约为5.1%。
    记者统计发现,6月21日至28日,A股股价涨幅最大的前50只股票里,中小盘股票占29只。而在这29只股票中,有15只曾经出现在基金一季报所披露的十大重仓股名单中;而其中12只股票,基金持股比例占流通A股比重超过5%;浙富股份、建研集团、欧菲光、东山精密、青龙管业5只个股,基金持股比例均在20%以上。
    深圳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目前资金面依然从紧,市场动能不足,大盘股涨不起来,中小盘个股率先超跌反弹是正常的。而基金重仓的中小盘个股表现相对更加突出,是因为基金对重仓股大多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在加仓时会优先考虑这些股票。”在记者追问这是不是一种基金自救行为时,该人士仅表示:“下半年预期政策有所放松,对于优质的中小盘个股,和具有估值优势的蓝筹股票,均会根据市场进行适当加仓。”
    上海某券商研究人士称:“基金应该不是这轮行情的主导者,这轮行情更多的是由于周四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带来的投机性行情。不过由于市场发生普涨,而中小盘个股又涨幅居前,基金借机通过波段操作而普遍获得净值回升。”
    从结果来看,6月21日—27日间,在387只可比偏股型基金中,净值反弹幅度超过6%的合计有66只,而在年内净值增长排名中(截至6月27日)位于后50%的基金有35只,占比达到53%,中期业绩垫底的基金普遍发生较大反弹。例如,目前业绩倒数第一的银华内需反弹幅度达6.88%,位于反弹榜第16;业绩倒数第二的光大中小盘反弹幅度达到7.38%,位于反弹榜第7。
波段操作 仓位先升后降
    在本轮反弹行情中,值得关注的是基金仓位整体呈现先升后降态势。在6月24日之前,基金一直保持小幅增仓趋势,市场成交量未有明显变化;至6月23日,主动型股票基金的仓位已经累计上行至82.87%。民生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披露,6月20日-24日的周数据显示,股基仓位较前周上升了1.78%,六成以上基金发生主动加仓。
    23日尾盘,大盘放量上行;24日上涨延续,成交量进一步扩大;沪指连续两日累计上升3.66%。然而基金仓位却在24日开始一路下降,截至6月29日,民生证券公布最新数据,主动型股票基金平均仓位为81.55%,相对6月23日已经累计下降1.32个百分点。
    从仓位测算来看,基金进行了一次相对成功的波段操作。而从结果来看,中小盘个股虽然上涨幅度不小,但对于部分个股,主力在高位出货的意图比较明显。例如,一季报基金持股比重高达38.49%的浙富股份,本轮行情股价上涨18.56%,但是6月21日至28日间,资金净流出约3400万元。一季报显示,工银瑞信稳健成长、国海富兰克林潜力组合、华夏优势增长等9只基金处于浙富股份的主力名单中。
    此外,股价上涨19.11%的欧菲光、股价上涨19.89%的东山精密也分别有约2662万、5057万元资金流出,这两只个股在一季度均被5只基金重仓持有。
    浙商证券基金分析师邱小平则认为,仓位上涨主要是市场的上涨推升了基金的仓位,基金并没有一个主动性增仓的行为;从调仓分布来看,6月22日—28日周期内,整体小幅减仓基金数量略多,市场信心恢复不足,机构投资者对后市仍是持较谨慎迟疑态度。
    上述上海某券商研究人士则表示:“中小盘挤泡沫还没有结束,下半年来看,风险依然不小,这轮上涨至少给了基金一个换仓的机会。”
捕捉中小盘股超跌机会
    虽然6月末,中小盘股上演了一场漂亮的反弹,但在整个上半年,中小盘股几乎都成为了“下跌”的代名词。据Wind数据,截至6月29日,年内中小板指数下跌16.24%。随着上半年的结束,基金对中小盘股的态度也开始有所转变,从避之唯恐不及,开始转向捕捉“跌出来的机会”。
 鹏华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冀洪涛指出,目前市场继续在弱势中寻求支撑,震荡和调整仍可能持续,总体估值基本合理,结构性泡沫仍然存在,大盘股估值较低,中小盘股部分仍然高估,但是真正质地较好的个股已进入中长期投资的底部区域,值得关注。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同样认为,虽然投资重点依然放在二线蓝筹,但是部分超跌的中小盘优质个股已经存在投资机会,会考虑择机买入。
 不过,虽然经历了深幅下跌,部分基金对此仍然坚持“少碰”的态度。博时主题行业基金经理邓晓峰就表示:“我对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的态度依然是保持谨慎,主要由于这两个板块的股票在估值上依然偏贵。”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