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燕莎系接管西单商场

作者:王先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6-24 23:04:28

摘要:燕莎系接管西单商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先知 北京报道

   经过近一年的筹划,北京市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单商场”)重组终于告一段落,公司6月23日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包括一系列公司更名、董事会管理层选聘议案。
    早在6月18日,西单商场就发布公告称,公司以9.92元/股的价格向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首旅集团”)定向增发2.4亿股股票,从而购得首旅集团全资子公司新燕莎100%的股权,总价为24.67亿元。
    5天后,西单商场又发布新公告表示,为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品牌效应,扩大影响,公司拟将名称变更为“北京首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变更为“首商股份”。
    至此,这场名为西单商场收购新燕莎的重组大戏,最终却以西单商场被重组收场,“燕莎系”高管开始全面接管西单商场,而新燕莎也实现了借壳上市。
高管层大换血
    6月23日,西单商场一位不愿署名的内部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说,这次改名只是上市公司的名字变更为“首商股份”,这和店面改名字是两个概念,“西单商场”是老字号品牌,这个牌子不可能随便更改,未来还将利用。
    除了更换上市公司名称以外,西单商场也对原董事会进行了改组。原西单商场的3位董事将分别辞去董事职务,新补进首旅集团的3位人员担任董事职务。
    “因为首旅集团控股了,所以西单商场肯定是要更换领导层,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西单商场上述内部人士介绍说,既然是重组,就不仅仅是西单商场更换管理层,首旅集团也要相应地进行人事方面的调整。
    改组后,西单商场管理层也遭遇了大换血。原西单商场总经理郝建中、总会计师王翼龙将分别辞去相关职务分别保留了副董事长和副总经理职务,改由首旅集团的祖国丹担任总经理、张艳钊担任总会计师职务。
    据了解,1954年出生的祖国丹,现任新燕莎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而张艳钊现任新燕莎党委委员、总会计师。
    此外,原首旅集团5位管理层人员也被聘为公司副总经理;公司管理层将由此前1位总经理、5位副总变为1位总经理、9位副总经理;改组后的监事会方面将由原西单商场和首旅各委派一名监事。
    首旅集团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这次重组主要是北京市国资委在操盘,对于重组的相关事情,他们并不知情。
    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建投”)相关负责人王东梅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西单商场重组后进行人事调整是题中之义,新燕莎在商业中的经验肯定是要推广到西单商场的,整合才会有效益,董事会作出一些调整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此次重组,中信建投主要负责西单商场重组的独立财务顾问,该公司从去年7、8月份就开始参与此项目的相关评估和咨询工作。
    “发布公告后,意味着西单商场重组就此完成,下一步就是具体执行的阶段了。”参与该项目的王东梅透露说,这是北京市国资委主导下的一次重组,她本人全程参与了此次重组,中信建投主要负责重组的整个方案设计、资产核查等工作。
    为了拴住首旅集团这棵大树,2010年11月5日,双方开始重组后,西单商场就让首旅集团签订了承诺书,即自西单商场本次重组结束之日起,3年内,首旅集团不得转让其在西单商场拥有的股份。
    此外,为了保证西单商场及其他股东未来的利益,首旅集团还与西单商场签署了盈利预测数的补偿协议书,即未来3年,首旅集团承诺标的资产2011年、2012年、2013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35亿元、2.33亿元和2.43亿元。
    不过,作为上市公司的西单商场,在此次重组后,其股权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首旅集团(持股37.9%)也正式取代北京西单友谊集团持股19.99%,成为西单商场控股股东。
    由于首旅集团和西友集团同受北京市国资委控制,重组前后北京市国资委的实际控制人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西单商场的实际控制人因此也不变。
    “重组后,北京市国资委的控股权并没有改变。”对于西单商场重组的目的,王东梅透露说,国资委提出的课题就是最终要实现新燕莎资产的上市,而中信建投则帮助提出具体的重组方案。
持续亏损之痛
    “这次重组是由北京市国资委直接操纵的,它不是按照企业和市场的运行规律来运作的,这样就容易出现一些越俎代庖的事情。”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洪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西单商场把比自己营业额和盈利水平都高的新燕莎控股收入麾下,不是按照企业的运行规律来重组。
    王东梅也认为,西单商场的盈利能力和营业额同新燕莎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新燕莎一年有上亿元的利润,而西单商场只有几千万的利润,差别还是挺大的。
    由于金融危机及外埠门店大幅亏损等因素,西单商场2008年亏损约3055万元,12家控股子公司中有7家业绩为负;2009年,西单商场营业收入为24.8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974万元。
    事实上,门店的不断亏损已成为西单商场的一大挑战。2010年4月30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的西单商场正式开业,该店共投资4151万元,2010年的亏损额为3380.52万元。
    对于十里堡店亏损的原因,西单商场解释称,“商场开业后,由于经营定位偏差、目标客层错位、商品构成模糊、促销活动被动等问题,经营出现亏损。”
    最近,本报记者多次前往该店实地调查发现,西单商场十里堡店门庭冷落,客流量很小,该店下面还开了自己的超市,生意也显得很冷清。不过,该店附近的华堂超市却车水马龙,客流量很大,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由于持续亏损,此次重组后,青海西单商场被做了清算注销的处理。2004年投资2200万元投资的青海西单商场百货有限公司,西单商场控股89.79%。该公司自组建以来,亏损严重。
    截至2011年5月31日,青海西单商场总资产107.32万元,净资产负7252.89万元,累计亏损9702.89万元。
    对此,西单商场解释称,青海西单商场已经不具备持续经营的能力,为减少损失,对上述门店进行关店处理。
    “西单商场经营主导意识不明确、市场定位不明确。”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西单商场在近年来一直变更经营主导思维,导致企业无法形成有效的统一经营思维,致使企业发展没有紧跟市场脚步。
    “不仅仅是西单商场,王府井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洪涛认为,虽然这些年他们发展比较快,但是相比同行来说,还是落伍了,西单商场、王府井的机制同民营企业相比还是不够灵活。
    不过,今年2月14日,西单商场公布的业绩快报却显示,公司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9.93亿元,同比增长20.41%;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73.27万元,同比增长28.70%。
    尽管西单商场去年的业绩增长呈上升趋势,但是,同新燕莎相比就逊色多了。新燕莎2010年前三季度收入47.6亿,实现净利润1.42亿元,已经超过2009全年净利润总额1.31亿元。
    目前,新燕莎拥有金源新燕莎MALL、燕莎奥特莱斯、燕莎友谊商城和贵友大厦多个优质商业品牌。
    “西单商场其实也不是很差,它在中老年人心目中还是很受认可的,重组新燕莎应该是1加1大于2的效果,把新燕莎的高端品牌引入西单商场,等于形成一种立体化的品牌系列。”王东梅认为,双方重组后,谁的经验好,将来就会推广谁的经验。
    “从目前情况来看,预计西单商场下一步改革重点将放在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经营战略的整合,以及明确市场定位方面,最终的改革方向将有可能模仿新燕莎某些成功的经营模式。”杜岩宏认为,西单商场重组新燕莎,如果能够起用新燕莎本有的团队,或者将新燕莎的团队运营模式推广至整个西单商场内部,那么西单商场的经营能力将获得有效释放。
    对于西单商场重组后能否进入快速的发展轨道?洪涛则认为,目前还没表现出来,好与不好还无法确定,重组以后,西单商场人事上的变动则是必然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