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银保新政紧箍持续发威5月保费不乐观

作者:胡金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6-17 22:06:30

摘要:银保新政紧箍持续发威5月保费不乐观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一年即将过半,国内的保险市场在赢得了一场并不轻松的“开门红”保卫战之后,保费规模的增长似乎已经是强弩之末。今年4月份,三大保险巨头的保费数据出现同比下降、环比降幅更大的情况,让市场大感意外,然而,种种迹象已经显示,5月保费数据或还将延续这种局面。
    6月15日,尽管离保监会公布5月份全国性保费数据还有一段时间,但是记者从业已公布的两大保险巨头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保费收入公告及上海保险市场5月寿险保费数据发现,情况依然并不乐观,上市保险公司保费虽然同比取得增长,但是5月单月寿险保费录得却最少;在上海市场,无论是银保还是总保费,已经出现连续第二个月环比保费下滑的态势。
    “银保新政依然是套在各级保险公司头上的紧箍咒,对于有些公司来说,银保一直是其保费的最大来源渠道。即使从个险渠道来说,整个市场也都面临增员难的情况,保监会刚刚公布的一季度保险中介市场报告中已经显示,今年一季度银保代理同比降幅非常明显,而个险营销员的佣金收入增幅不到5%,在延续了三年保费高增长后,今年国内寿险业或许也像宏观经济一样,挥别高增长时代。”6月16日,上海一家大型寿险公司副总对本报记者表示。
    而保监会将批准由券商、基金、信托公司代销保险的事宜,至此也似乎没有什么进展。
5月境况不乐观
    今年二季度寿险市场的走势,正在印证国内一家大型保险集团总裁在2月份的年报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句话:国内人寿保险爆发式增长阶段正在结束。
    6月13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旗下四家保险公司按照新会计准则,1-5月间累计录得保费收入为1002.96亿元。但是记者也发现,在5月一个月,平安寿险、财险、养老和健康四家子公司共实现保费152.98亿元,较4月份的154.88亿元少了2亿元,尽管其降幅较4月份环比下滑超过三成已明显好转,但是5月份却创下今年以来单月保费新低。
    6月14日,中国太保公布旗下两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中国太保2011年1-5月实现保费收入732亿元,同比增长14.02%。其中,太保寿险保费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速为11.5%,较前4月的10.8%提高不到1个百分点。与平安类似的是,太保寿险在5月录得的保费为125亿元,环比4月还是减少了1亿元。
   6月17日,中国人寿公告前5月保费收入总计1665亿,5月当月保费收入为211亿,较4月保费少收入3亿元。自1月起,中国人寿保费收入逐月递减。
    与此同时,在竞争最激烈的上海保险市场,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今年5月份,上海寿险保费收入为37.87亿元,4月份为38.21亿元,3月份为39.56亿元,连续两个月都出现环比下降;同时银保渠道的数据显示,5月份的保费收入为18.43亿元,4月份为21.55亿元,3月份为21.1亿元,上海银保渠道5月的环比降幅仍然达到近15%。
    具体到每一家大型寿险公司,记者也发现,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在今年5月份银保期缴保费环比降幅达到21%,太保寿险上分降1%、平安寿险上分降13%、新华上分降3%、泰康上分持平、银保趸交环比保费国寿上分降7.6%、太保寿险上分降3.43%、平安上分降6.4%、新华上分降6.4%、泰康上分降5.6%。
    “尽管与4月份寿险公司保费大幅下降相比,5月份的部分数据显示,这种降幅在收窄,但是这是不是寿险业保费增速止跌的信号,现在还不能判断,但是至少可以看出,寿险业持续三年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这与消费者理性消费无关,而是受制于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央行连续加息的背景下,寿险业预定利率放不开,仍然维持在2.25%的水平,寿险产品的吸引力自然不够,同时资本市场在今年以来一直处于动荡下滑的过程中,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也难以用好来形容,自然无法通过保险产品给投保人,还有通胀形势下,人民的消费需求被抑制,也使得寿险保费增长出现下滑。”6月16日,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一位教授如是分析。
“阵痛”还将持续
    在国内寿险业,保险公司的“开门红”向来被视为一年发展的总基调,也为整年保费增长奠定基础,一季度的业务量要达到全年的30%以上方能保证保费增速达到预期目标,然而从已经公布的一季度数据以及二季度前两个月的部分数据看,是否意味着全年保险业绩的停滞。
    6月17日,一家受访的中小保险公司高层表示,今年寿险公司业绩下滑,银保新规实施并不是惟一原因,它还与去年保费基数较大、持续加息后保险产品吸引力变低有关,当前政府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信贷进一步紧缩的预期不减,保险产品市场遇冷的情况短期内无法改变。
    而多家券商机构的分析报告早已经显示,今年中国保险业特别是寿险的发展速度可能将大幅低于预期,一方面是去年10月执行的银保新政,保险公司将不得在银行网点驻点销售,而寿险保费收入有近四五成来自于银保合作;另一方面,保险营销员的流失问题也比较严重。海通证券一位保险分析师认为,受银保新政及银行揽储影响,今年一季度以及二季度,保险业保费增速都将放缓,在银保渠道短期无法改观的前提下,今年个险渠道销售将会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但增员难的现状又将对公司发展个险业务形成掣肘。
    记者也了解到,为了缓解银保新政带来的市场竞争压力,今年4月,已经有消息称保监会将批准由券商、基金和信托公司代销保险的模式,但是直到目前,市场上尚未有除银行之外的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达成代销合作关系的消息传出。
    “目前除了银保渠道之外,其他包括与券商、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都需要保险公司有极大的议价能力、销售能力,这些创新尝试的实际效益并不确定。”一位市场人士分析称,对于保险公司能够和基金、券商以及信托等公司达成合作,前景亦不明朗。不过,记者也发现,在全国保险业版图分布上,今年1-4月,拉动保费同比增长的并不是之前几年的东部沿海省市,而是中西部地区的保费规模出现快速的增长,而诸如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华南地区省市的保费增幅都不如预期。
    今年1-4月,根据各地保监局公布的统计信息显示,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增幅居前的分别是广西、河南、宁夏,同比增长均超过了10%,广西前四月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同比上涨超过20%,保费收入增幅居全国第一,河南前四月保费收入达到352.96亿,超过山东成为全国保费规模第三大地区,此外湖南、内蒙古、新疆等地区的保费收入也都出现超过3%的同比增长。
    “银保渠道在东部沿海基本发展到了瓶颈阶段,其实从全国各地的保费上也能看出,中西部地区的保费收入增长也并不完全是寿险业务的增长,还有些是新的政策性和商业性农险、机动车辆保险等等,国内寿险业能否走出低迷期,还要看各家保险公司能否推出契合市场的产品,而不是一味在同质化的怪圈里打转。”有市场人士如是指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