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出口商:好日子戛然而止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夏华旺 北京报道
“金融危机‘长’什么模样,看看我们的邮箱就知道。一年前我们每天从国外接到20多封订单邮件。现在从早上8点等到晚上8点,运气好一些会有两三封邮件,有时候一封也没有。”2008年12月23日,周华——一位钢材贸易公司的销售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最近比较郁闷。
10月份以来,公司的业务员遇到的都是这种情形:美国的不少客户在11月就关门过圣诞;巴西货币雷亚尔继续贬值,巴西客户赖账的在增多;尼日利亚的客户又钻当地法律的空子,骗走了公司几大集装箱的钢管;就连索马里海盗也跑出来凑热闹,让老板担心起运往中东的货物安全。
周华所在的公司叫北京麦士特贸易有限公司(下称麦士特公司),5年前公司创始人找到河北一家钢厂做供货商,几十万的家底像滚雪球一样做到了好几亿的销售额。2008年,一桩桩外贸怪事冒出来,公司业绩成倍增长的好日子就此告一段落。
零星的订单
麦士特公司是专业从事五金类产品出口的外贸商,50%的业务来自欧美地区,而现在这两个市场都玩不转了。
周华说:“很多美国客户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联系不上了。一些五金超市,对方说要提前关门休假,不能下单,其实是他们没有购买力了。”
周华对美国客户的底细能摸清一个大概,他们不少是美国大财团的子公司,或者本身是上市公司,直接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周华说:“美国那边基本没有订单,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消费低迷,美国人已经没有闲情修整花园,也就不需要钉子、锤子和钢板。”
周华在麦士特干了3年,发现国外市场对钢材产品的需求带有明显的地域性,中东石油开采需要钢管多,东欧改进通信设备,进口钢丝较多,南美城市化中需要大量建材。
国际油价从7月份以来持续下跌,目前接近每桶30美元,中东地区的产油国因为收入大缩水,纷纷减少对石油行业的投入。周华说,目前中东的市场情况比美国好不了多少。
除了等待客户的邮件,周华大部分的时间在和客户打电话联络感情。一位英国客户一本正经告诉他:“2009年有一种商品,出口前景很好,周先生你转行得了。”周华赶紧向他打听。对方大笑:“这种商品是酒,因为美国和欧洲的日子都不好过,借酒消愁的人越来越多。”
据周华介绍,麦士特的老板是一个务实的人,如果接到的订单多,他就是对员工意见再大也能忍住,但现在变得情绪化了。公司很需要订单,一旦遇到大单,老板又会犹豫不决。
周华介绍,买卖双方敲下订单后,一般有两种付款方式,一种是信用凭证,买方委托一家银行,事先将货款打入银行的中间账户,只要货物发出,银行就会把钱转移给卖方,这种方式客户没法赖账,公司这边没有风险。但是,和老客户交往,一般采用订金付款的方式,对方先付15%-30%的订金,货物出港后凭海关出据的单子就可以向客户要全款。
一位业务员最近认识了中东的新客户,并拿到了一个300万美元的订单,对方要求采用订金付款的方式,老板考虑了半天决定放弃。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买卖双方的信任度在下降,公司已经吃过这方面的亏了。
变故频发
接到订单后,公司委托工厂生产制造需要时间,货物走船运在海上又要漂一个月。金融危机带来全球经济剧烈波动,外贸交易在漫长的周期中往往会发生变故。
晚上8点,麦士特的办公室没有任何下班的迹象。由于时差的原因,这个点正是周华他们最忙的时候。周华匆匆拨通了巴西客户的电话,几批货物到达了巴西里约热内卢或者即将到港,但是对方迟迟没有付清全款。
从下订单到交货大约有两个月,而巴西货币雷亚尔兑美元从8月份至今已贬值一半,上半年1至7月份,雷亚尔兑美元升值12%,这种波动让周华备受折磨。周华说:“一个巴西的客户买走了120吨钢管,每吨7000元人民币,以美元付账。对比当时的汇率,这位客户已经没有勇气到港口取货,我现在能做的就是一遍遍催促他。”
如果说巴西人赖账是因为汇率波动,不少尼日利亚人赖账,完全是为了骗货。周华说:“公司遇到某些客户,平时下订单的量不大,忽然一次加到10倍,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小心,特别是尼日利亚这样的国家。按照当地的法律,如果外国货物到港,逾期没人取货,就由当地政府拍卖,原来的购买方有优先竞购权。不少尼日利亚人就是钻了法律的空子,让中国公司把货物千里迢迢运过来,最后翻脸赖账,再低价竞购这批货物。”
做外贸的人知道尼日利亚的骗局,又不能完全把当地的客户拒之门外。周华说,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非洲的客户,他们都会小心应付。
周华告诉本报记者:“一些巴西客户还在等本币升值后再取货付款,遇到赖账不还的,我们还可以聘请国内的跨国追债公司,他们由专业的律师组成,但要收取货款价格的25%以上。即使追回这笔钱,公司付出的代价也很大。”
2009年更困难
面对前所未遇的困难,麦士特公司的老板坐不住了。他首先向30多位业务员施压,要他们争取更多的订单,并实行末位淘汰制。但全球经济疲软,订单的多少已经不由员工的热情决定了。12月24日,周华忙了一天,收到3封客户邮件,这在同事中已经算比较出色的了。
周华说,海外买家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减少钢材等建筑材料进口,更多进口一些加工机械,他们打算自己在国内生产五金、建材了。老板也在跟随市场形势改变,公司也在适当调整产品种类,主要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据了解,麦士特公司5年前成立时,总共只有两名员工,销售额为几十万,后来递增到2500万美元、3000万美元,5年时间就成长为北京地区最大的钢材出口商之一。全国几千家钢材贸易商大多数经历了这个黄金时期,而现在海外市场变天,麦士特公司2008年的销售额和2007年持平都比较困难。
周华介绍说,钢材出口的行情在2007年8月份就出现转折点,当时国内调低出口退税,公司的利润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2008年下半年,钢材出口退税重新调回到2007年8月份的水平,但是这已经不是决定性因素。
12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建议调整部分钢材产品的进出口税率,提高高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以鼓励出口,这对出口商来说依然是一个好消息。
麦士特和国内的供应商,也就是钢材厂、五金厂也保持了紧密联系。周华说:“海外需求2009年还将继续萎缩,国外已经乱作一团,国内的工厂却没反应过来,他们对国外形成了依赖性,2009年的日子会很困难。”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