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增持中国人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保险巨头一季报业绩显现分化趋势。
4月25日,中国人寿一季报发布。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人寿实现净利润79.91亿元,每股收益0.28元,每股净资产为7.5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利润同比下滑22.6%,净资产微增2.2%,对此,中国人寿在季报中表示,净利润下滑的原因是由于投资增长乏力,以及赔付及满期给付增加。
4月27日晚间,中国平安也对外发布了今年一季度的业绩,与国寿迥然相异的是,中国平安在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达到58.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8%,每股收益0.76元,同比增长22.6%;每股净资产15.55元,同比增长6.1%。而在将近60亿的净利润中,记者也发现,仍在处于整合过程中的深发展给平安贡献了4.64亿元。
“去年三家保险年报中无论是投资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每股收益等指标增幅基本都相差不大。但是在今年的一季报中,却出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分化,国寿表现不尽如人意,平安表现极为抢眼。”4月28日,申银万国一位保险分析师对此分析。
不过记者了解到,对于众多投资机构以及券商而言,保险股的季报表现黯淡或抢眼似乎不是它们最关心的,三只保险股的股价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所显现出来的投资价值,让它们更为看重,作为最大机构投资者之一的社保基金甚至已经出现在中国人寿前十大流通股行列。
业绩分化各有因
“国寿和平安还是两家不一样的保险集团,国寿的盈利主要渠道依然是保险业务,而平安则是综合经营集团,它的盈利贡献不仅仅是保险业务,旗下的各家子公司在今年一季度贡献的利润以及未来都会增加。”前述保险分析师称。
在国寿的一季报中,记者了解到,截止到今年3月底,国寿的营业利润为95.05亿元,同比下跌23.2%,而每股收益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跌22%,公司投资资产为人民币14265.65亿元,年初至报告期期末,公司总投资收益率为1.11%,简单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4.50%。而去年全年的总投资收益率为5.11%。
尽管在多家券商机构的分析报告中,对于国寿一季度的业绩,均称之为逊于预期,不过国寿的保险业务在报告期内还是保持着平稳增长的态势,其表现在保险业务资产的累积,使得一季度公司资产为15142.06亿元;同样,由于公司业务稳步增长,归属于公司股东的股东权益合计2135.30亿元,同比增长2.3%。
交银国际出具的分析报告认为,国寿一季度成本增长了12.2%,高于营业收入8.7%的增长,导致公司营业利润大幅下滑,而成本增长的原因主要是赔付以及期满给付的增长,分别来看,则是赔付贡献了增加的93%、退保贡献了15%、资产减值损失贡献了11%,计提准备金净额下降,贡献了成本增加的-20%。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在一季度保险业银保业务遭遇寒流的情况下,国寿的银保业务增长却引领行业水平,市场份额出现明显回升。国寿今年计划总保费规模增长还是在两位数以上,计划增长超过10%。
而根据平安在4月27日公布的一季度业绩,记者了解到,其今年首季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为58.14亿元,每股收益人民币0.76元,分别较2010年同期增长27.8%和22.6%。在保险业务方面,寿险业务总规模保费达到人民币657.93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盈利能力较高的个人寿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人民币549.02亿元,同比增长37.2%。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人民币203.05亿元,同比增长33.8%。
也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对比两家季报,中国平安的投资收益实现76.18亿元,不仅完成了同比正增长,而且有22%的比例,相比国寿-6.4%负增长,有明显差异。不过从整体比较,将投资收益和总资产配合比较的话,国寿一季度投资收益率1.13%,平安则只有0.62%。在净资产收益率方面,平安以4.89%领先国寿的3.73%。
在支出方面,一季度两家公司都在计提准备金科目上加大了力度,准备金支出占比总支出比例,国寿高达57.5%,平安为52.2%。
“特别要比较的是,一季度末,平安货币资金减少170亿元,国寿增加347亿元,两者方向截然相反。由于平安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数量上基本保持去年底水平,意味两家公司也没有对二季度行情有较大预期,反而是国寿增加了67亿元投资,似乎更激进些。”4月28日,东方证券一位分析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对两家公司在二季度的投资策略也做了上述预测。
社保基金潜伏保险股
尽管国寿季报并不如预期,不过国寿股价处于历史低位,已经开始吸引社保基金这样超大型机构投资者抢先“进仓”。
记者从国寿今年一季度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发现,作为新进股东,由博时基金管理的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二组合以持有国寿1805.04万股成为第十大流通股东。
根据本报统计,中国人寿在A股市场今年一季度股价从21.77元下跌至20.99元,中国平安则从56.91元下跌至49.46元,中国太保则从23.30元下跌至22.12元,中国平安的下跌幅度最大,不过三家股票下跌幅度都未超过10%,而同期上证指数则微涨2%,保险股一季度的总体表现欠佳,在港股市场亦是如此。
不过从3月31日始,保险股呈现出缓慢上涨的格局,截止到4月28日,中国太保涨至24元,上涨幅度约为10%,中国平安上涨至52元,涨幅8%,中国人寿则没有明显的涨跌。
“在3月国寿发布的年报中,还没有社保基金的身影,而一季报则显示社保基金组合成为中国人寿第十大股东。可以看出,作为低估值保险股已经受到超大型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我们也预测,社保基金不是在今年一季度一下购进国寿这么多股份,只是在前三月,社保基金该组合并未停止增持过该股票,预计该组合在二季度还会继续增持。毕竟保险股的投资价值已经完全显现,而且三只保险股也唯有中国人寿的股价涨跌幅度最小,对于诸如此类的机构投资者而言,持有保险股不会是一种超短期的投资行为。”4月28日,上海一位股票基金经理如是分析。
海通证券研报则分析称,尽管保险股短期缺乏催化剂,但考虑到目前保险股估值水平已与2008年底相当,甚至低于产业间并购价格,因此可以提前埋伏保险股。未来的催化剂主要是受评估利率影响下半年业绩很可能大幅超预期。
记者也了解到,尽管截止到发稿,最后一家上市保险集团中国太保尚未发布一季报,不过已经有分析机构预测太保的首季盈利增长将达到20%以上,而多家券商在此前的分析报告中,几乎如出一辙地在保险股投资中首选中国太保,其次是中国平安。而对于首选太保的主要理由则是偿付能力要高于平安和国寿,对准备金计提敏感性最大,下半年会大幅少提准备金,太保目前估值水平相当于2008年10月份,估值处于底部值得提前埋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