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纽约人寿八年虚度光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是宿命!抑或是必然!
当一些外资寿险巨头这两年纷纷收缩在中国的保险市场业务或战略投资时,美国最大的互助寿险公司——纽约人寿,选择了从中国市场完全退出。
今年1月7日,海尔纽约人寿的双方股东以及新股东在上海宣布了一份三方达成的协议,海尔集团旗下青岛海尔投资公司和日本明治安田生命株式会社,将收购纽约人寿在海尔纽约人寿所持有的50%股权,其中的25%转让给海尔投资,另外25%转让给明治安田生命,这次股权转让已经得到保监会的批准。
尽管上述三方并未公布具体的财务细节,不过记者注意到,纽约人寿在中国市场的退出,只是这家美国保险公司在亚洲地区全面收缩战线的一步。
纽约人寿的说辞
“其实海尔纽约人寿在这8年时间里,公司的管理层一直在不停地换,尤其是最近几年,业内传出中外方股东在经营方向上不一致,相比于其它同期设立的合资寿险公司,海尔纽约人寿经营算是最差的,甚至可以说纽约人寿除了带给这家合资寿险公司一个框架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海尔集团基本还是要从头开始做,比如说开拓银保渠道,比如要增加注册资本,比如招聘新的管理层等等。”一位已经离开海尔纽约人寿的管理层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2002年11月28日,海尔纽约人寿正式在上海成立;2011年1月7日,纽约人寿宣布撤出合资公司,中间经营了8年时间。
在股权转让说明中,纽约人寿CEO穆慈如是解释退出中国市场的缘由:在经过缜密评估确定新的合资公司未来的最佳战略方向之后,一个主要股东拥有人寿保险公司的多数股权是最佳的选择,海尔最适合带领合资公司向前发展,股权转让后,纽约人寿将把其财务、管理资源专注于其他市场。
历数海尔纽约人寿这8年间的经营成果,在网点铺设上,只在上海、江苏、四川、湖北以及山东四省一市开了分支机构。在保费收入上,根据保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10年1到11月,海尔纽约人寿实现保费收入4.17亿元,在28家合资寿险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七。
纽约人寿没有给这家总部设在上海的合资寿险公司带来全新的面貌。
随着纽约人寿的离开,海尔纽约人寿正式更名为海尔人寿,由于明治安田生命只拥有25%的股权,因此海尔人寿也由此成为中资寿险公司,海尔集团拥有绝对的控股权,在完成股权转让之后,两大股东将向海尔人寿注资3.45亿元人民币,使得注册资本达到11.8亿元人民币,由于在增资中,明治安田生命将提高对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4.24%,这样海尔在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将变更为70.76%,明治安田生命将持有合资公司29.24%的股权。
海尔联手日资意在团险
接手纽约人寿部分股权的是日系险企。
据记者了解,明治安田生命成立于1881年,是日本首家人寿保险公司,对其来说,中国保险市场有着不小的吸引力。明治安田生命在日本有超过3万名营销人员,并且在团体保险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结合明治安田生命的业务特点,不难预测,海尔人寿的未来发展方向已比较明晰。同时,海尔集团的绝对控股,将给海尔人寿带来可以期待的股东业务大单。
“股东业务或将是撬动业绩发展的支点,原来海尔集团在合资公司只占50%股权,没有动力,70%的份额会不一样。目前,海尔集团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若能够把股东海尔集团的业务做好,也许会重复当年中意人寿获得大股东中石油天价保单得以发展壮大的完美故事。海尔集团进军保险业,多元化经营的故事不是成立一家合资保险公司这么简单。2001年12月,海尔集团旗下海尔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600万元,代理多家保险公司产品。”申银万国证券一位保险分析师表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