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融资难 难于上青天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丽华 博鳌报道
“融资难,难于上青天。”4月14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期间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圆桌会议上,春华资本创始人胡祖六套用了李白的一句诗,来形容当前民营企业的处境。
此时,有关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民营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已经在博鳌会内外引起广泛讨论。
在这次的民营企业家圆桌会议上,多位民营企业家表示,当前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融资难、成本上涨、市场准入难等。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民营企业自己去解决,还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并真正落实。
融资难最受关注
在上述民营企业家圆桌会议上,另一位参加会议的嘉宾明确指出,民营企业要靠自己努力,做到有一定高度,才能有资格获得资源,因为银行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
而眼下,在原材料价格上涨、货币政策从紧、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大部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
“房地产企业融资,以前还可以通过信托间接融资,现在也不行了。零售服务业的融资瓶颈更难突破,企业没有资产,没有抵押,银行更不待见。”胡祖六说。
中国国际商会常务理事王久立对本报记者表示,民营企业的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从紧货币政策影响最大的当然会是中小企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银根收紧之后,银行首先压缩的会是中小企业的贷款。人力成本上升加上原材料上涨,企业经营情况势必受到影响。
敦煌网首席执行官王树彤则告诉本报记者,传统的外贸企业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下,利润不断降低。再加上政府缺乏相关的扶持政策,紧缩政策下,企业很难得到贷款,不少企业的经营状况很可能出现困难。
在通过银行渠道融资困难的情况下,与会的企业家们将目光投向民间。在会议现场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参加圆桌会议的近30位民营企业家中近40%的人认为,在当前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未来最重要的融资渠道是民间拆借。
此外,胡祖六认为,大银行本身不适合对中小企业服务,只有让民营资本进入壁垒森严的金融服务业,才可以真正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表示,从银监会统计的数字看,有53%的银行信贷批给了中小企业。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具体的区分小企业、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标准。
政策要真正落地
保育钧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步伐,首先是完善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机构合理、运行安全的金融体系。
十七大报告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放在第一位,但保育钧指出,十二五规划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容中没有提及多种所有制的相关问题,也没有提到民营经济如何兴办金融机构。“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至今没有落实。”他坦承。
目前有不少民营企业都有融资上的困难,并且很多市场领域没有充分地向民营企业开放。对此,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希望,国家能够在资金和政策上向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
不少参会人士则表示,不管是金融还是其他方面的政策,他们往往感觉到国家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很难真正落地。王树彤表示,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本来就少,而且很多出台的扶持性政策又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和企业对接不上,落实就更存在困难。
保育钧表示,新36条提出来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这句话到现在没落实。
事实上,去年出台的新36条包括放开市场准入门槛,允许民营资本进入一部分投资领域等,有关部门一直表示在制定细则,但是目前为止相关文件并没有出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