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当常识一再缺席

作者:吴君强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4-15 21:09:17

摘要:当常识一再缺席

吴君强

   每年的4月11日,王小波总会成为一个话题,这一天是他的忌日。在去世14年之后,对他的缅怀依然如潮,他的那些大白话一再被重复,比如“人活着必须要有尊严”、“在人类的一切智能活动里,没有比做价值判断更简单的事了”、“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等等。
    王小波启蒙了一大批70后80后,包括我自己,在20岁的时候看他的书,然后就庆幸,经过了学校十几年的洗脑教育之后,终于有了点自我意识,改变了浑浑噩噩的状态,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常识比道理可靠。
    再翻王小波的杂文集,文字依然浅显直率,不做作,也没什么惊世骇俗的思想,他一再重复的无非是一些常识。一个呼吁回归常识的人,却被视为特立独行,并以此为标签而被纪念,只能说我们的社会太过于缺乏常识了。
    十几年过去了,那些文章愈显弥足珍贵,常识仍是稀缺资源。比如,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价格是供求双方达成的平衡,房价快速上涨,证明需大于供,应增加土地供应,加大商品房入市,但调控政策却是限制需,不准买;比如,房租上涨,归根结底仍是供需的矛盾,但政府部门却认为主要原因是中介不够“组织化”;比如,上游石化原材料价格上涨,日用化工品成本增加,就面临着提价的压力,否则企业很可能亏损停产,但发改委却要约谈企业,不准涨价;比如,《反垄断法》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在价格方面排除、限制竞争,但全国工商联却高调召开新闻发布会,“倡议”旗下各商会保证“不涨价”……
    稍有常识的人(对不起,用了这个被坏了名声的说法)都清楚,所有的治理都是堵而非疏,按下葫芦浮起瓢,所有的措施都是临时的、短视的,治标不治本,或者连标都治不了,总有一天会付出更高额的代价。
    这样一个目光短视的年代,难免有让人重复常识的冲动,写《华夏理财》周评两年多,因为个人偏爱,更喜欢在栏目中重复些简单的道理,所谓的道理也无非就是上述的一些常识,有的甚至有些老生常谈,了无新意,也没有具体的投资指导价值,但窃以为,对于投资者来说,尊重常识或许比取巧钻营、宏大理论更可靠。
    以股市为例,常识告诉我们,投资有风险,收益和风险成正比,不能只看到股票可能的高收益,将相应的亏损风险忘得一干二净。比如,中国股市远未达到公正透明的成熟状态,散户始终在食物链的最下端,亏损率非常之高,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不要轻易涉足股市,更不要相信自己比别人聪明;比如,投资需自己研究,选择个股需要做功课,不要听消息炒股;比如,打新并非无风险,指望打新只赚不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等等,不一而足。
    明白了这些浅显的道理,并且能遵从,就可以避免成为股市案板上的鱼肉,但遗憾的是,最浅显的道理最容易被遗忘,投机依然是这个市场的风尚,身边仍有不少人仍沉醉于打听所谓的内幕消息,仍往市盈率上百倍的神仙股里不断送钱。曾经有过血本无归的惨痛,但至今仍是“痴心不改”,这又怪谁呢?
    引用《圣经》的一句话做结尾:再多说一句,就是出于那伪善者。
    再见!
     (作者email:cnai422@yahoo.com.cn)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