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加息是一种连锁反应

作者:程凯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4-08 22:51:41

摘要:加息是一种连锁反应

程凯 

总有人对我讲,财经新闻是可以预见的,因此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即使不做预测性报道也可以在新闻真正发生时做到“第一时间”充分反应。
      事实正是如此。
      上周六4月2日,《华夏时报》刊登封面文章《全球紧缩集结号》,如题所说,全球都要紧缩。什么意思?货币政策从紧,各国还得加息。“早在半年前,中国就加入了政策转向阵营,亚洲新兴市场也在今年第一季度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发达国家中澳大利亚、俄罗斯也早已强势加息,有了欧洲的加入,全球性的宏观政策将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步收紧。”这些当然是预测性的,但却是很靠谱的预测,记者采访中甚至出现了法巴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的直接表述:“欧洲央行会在4月7日的议息会议后加息。”
      接下来是一次连锁反应。
      4月5日,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晚,央行宣布自4月6日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2011年以来央行的第二次加息,也是启动加息周期以来的第四次加息。
      4月7日,欧洲央行将基准利率从历史低点1%上调至1.25%,这是欧洲央行自2008年7月以来的首次加息,它正式宣告启动加息周期。尽管葡萄牙财政危机升级,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还是坚持说,对抗通胀“符合单一市场与单一货币所有成员国与合作伙伴的利益”并将帮助提振经济信心。
      中国和欧洲央行一前一后的加息,完全印证了《华夏时报》的报道。也正因为如此,当《华夏时报》官方微博再次向大家推荐上期封面报道时,引发了大家的积极回应和热烈讨论。继续往下分析,加息只是一个开始,对于欧洲央行来说是如此,对于中国央行来说加息也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2月8日中国央行宣布今年第一次加息时,我在专栏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加息是不是一种惯性?”并引用了一位操盘对冲基金的货币专家的话来描述这种惯性:“如果你观察中央银行的政策,你会发现通常不可能出现美联储在3次会议中加息、减息、又加息,不会出现那样的事情。美联储政策的趋势不可能在新的方向变动之后突然来个急转弯,因为它只是长途旅程的第一步。”
      这个货币专家说的是美联储,其实道理适用于所有央行,因为美联储是全球“央行的央行”。加息不仅是一种惯性,加息还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这种连锁反应在国内是很蹊跷的,因为央行加息本身是为了预防通胀,但是从事后发生的事情来看,这次加息更像是为了涨价而打的预防针,首当其冲涨的是油价。
      4月6日下午,《华夏时报》新浪官方微博提醒大家赶快去加油,“据消息人士透露,发改委将于7日凌晨上调油价,汽油每吨上涨500元,每升上涨0.37元,柴油每吨上涨400元,每升上涨0.34元。”当晚,所有加油站前都排起了长队,发改委也按时发布了成品油涨价的公告。然后,就是有关油价的连锁反应了。
      4月8日,国航、南航、东航和海航等国内航空公司“集体”上调国内航线燃油附加费,800公里以下航线每航段燃油附加费由50元调整为60元。另外北京市发改委通知,从4月9日起上调出租车燃油附加费标准,由1.00元/运次调整为2.00元/运次,以抵消油价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要知道,发改委上调成品油价后飞机和出租车这些部门的涨价是能想得到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实际上更多更紧密的关系我们看不到,比如由于运输价格的上涨将会导致所有产品的成本上升,有更多的物价将面临上涨压力。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刚刚调价的第一天,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就表态:“国家对国际油价的进一步上涨已经制订了预案,不会任由国际油价上涨带动国内物价连创新高。”
      发改委对稳定物价有信心,央行也用加息来支持,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对控制物价有信心,而通胀预期是由所有人的预期一起来决定的。更重要的是,还有很多因素并不是中国的央行和发改委控制得了的,比如国际油价。
      中国这些年来面临的通胀问题直接因素都来自一个,国际油价居高不下,国内油价无论怎么定价,都得要看国际原油的脸色,如果国际原油价格还是向上走,发改委调不调油价都没有用,上调了是反映市场价格,不上调是扭曲市场价格,真正市场应该有的价格总是往上不往下的。
      除了国际油价不能控制,国际流动性也是如此,这是我们的央行加不加息的难题。一方面,美联储还没有最终结束第二轮量化宽松(QE2),美元还是在被源源不断地抛到市场上来;另一方面,日本由于遭受到地震和核辐射的双重危机,不得不继续实施更大更多的刺激政策,日元势必走软,成为和美元一样的套利货币。如果美国央行宽松着,日本央行不得不宽松着,欧洲央行才刚刚开始小步加息着,中国央行继续加息的结果是什么?很可能是通胀压不下去,经济增长被压下去。
      加息是一种连锁反应。这种连锁不仅在一国之内,而是在整个世界经济体中发生。只要美联储“央行的央行”地位不变,只要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变,我们只有被动挨打的份,而“全球紧缩集结号”的吹响,才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应对通胀,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