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精国标酝酿出台 中小企业加速洗牌
本报记者 张汉澍 上海报道
记者日前获悉,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召开后,鸡精调味品行业正在酝酿国家标准,其中将包括对鸡精理化指标和安全卫士指标的严格规定。分析人士认为,鸡精国标的出台将从一定层面上提高该领域的技术门槛,在规范市场的同时也将加速鸡精市场进一步的分化集中,许多中小厂商恐遭洗牌。
记者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获悉,有关鸡精国标已经下达了定制计划。其中由商务部作为主管部门,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负责该标准的技术审核,中国调味品协会负责内容起草,该国标计划最迟在2012年以前完成出台。
“目前鸡精调味品产业发展极快,年产值已高达数百亿元,但是市场整体仍不成熟,这就有必要出台行业国标以进行市场规范。”中国调味品协会常务副会长卫祥云向本报记者表示。
卫祥云说:“国标内容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涉及卫生安全标准,这个我们将按照卫生部的规定、《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进行严格制定、对污染物等指标要做强制性限制,对于不合格的厂商要严格淘汰。而另一部分是理化指标,属于推荐标准,旨在让企业生产的鸡精达到更好的口味。”
但是鸡精行业厂商众多,按照规定国标制定流程需要公示和征询企业意见,届时可能“众口难调”。对此卫祥云表示:“我们将尽可能的将企业意见趋于一致,但最终的审定权和拍板是掌握在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专家手里,企业将不会参与最后的审定会,如果分歧过大,我们将遵照大数原则。”
鸡精国标的酝酿出台带来不仅仅是食品安全层面的规范,分析人士认为,中小企业将可能因为技术门槛的提高而被分流淘汰,市场将会有新一轮的洗牌。
北京正点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食品课题组研究总监李成军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鸡精国标作为复合调味料行业中的第一个国标,一旦建立并实施,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收益最大的。但同时鸡精市场将沿着打破、并购、提高、整合的趋势发展。未来的垄断集中将会沿着“大鱼吃小鱼,小鱼没得吃”的趋势发展。
“除了技术不达标的中小厂商会被淘汰外,偏远市场的制造商还可能面临被并购的命运。因为从渠道来看,太太乐和联合利华的渠道仍未做到下沉,其通路的末梢仍然更多地停留在中心城市和二级城市。因此并购小企业以获取中低端销售渠道也可能将是市场发展的下一站” 李成军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