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云天系有望成国资委直接持股试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日前,来自国资委的一则“积极探索国资委直接持有整体上市中央企业股权”的消息再次引起了市场关注。就在年关央企重组“红红火火”之时,国资委的表态“恰逢其时”。
尽管有评论人士将其视为国资委“无意说漏之语”,相关试点随后推出。但《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正所谓“官员不打狂语”,没有把握不会提及相关话题。事实上,相关的工作一直在按部就班进行。
“直接持股是必然趋势,攀钢系和云天系整合从牛市时就已经开始,目前正进入实质性阶段。一旦方案落实,整体上市成功,国资委便可以自然的浮出水面,成为直接持股人。”恒泰证券分析师孙旭东如是说。
直接持股是趋势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为2009年央企发展定调:要“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整体改制上市或按主业板块整体上市,支持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把主业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鼓励中央企业做好控股上市公司的整合工作,做强做大上市公司。积极探索国资委直接持有整体上市中央企业股权”。
“直接持股建立在整体上市基础上,集团公司一旦整体上市,国资委自然就会成为持有人。”国资委研究中心资本市场部部长卢永真告诉记者。
孙旭东则表示,一些集团公司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情况,例如车辆混乱、相关资金混乱等等。整体上市可以进一步规范。直接持股后,国资委如同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将会对上市的监管起到更大的作用。
“国资委直接持股,对于稳定目前的市场有积极作用。”孙旭东告诉记者,在香港市场上,一些私营上市公司股票通过爆炒后,老板将公司变相卖掉不要了,股权全部落入散户的情况很多见。如果优质的企业由国家持股,通过优质资产全部上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为发展可以作更大贡献。
“当然,国资委是否直接出现在公司股东的名单中,仍是今后探讨的问题。”卢永真如是说。“这如同汇金持有三大银行股份一样,中国正在打造类似新加坡的淡马锡集团。”富国基金研究人士很形象地告诉记者。
然而,是否会出现既是“老板”又是“监管者”的灰色角色,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看来,按照《国资法》对国资委作出的新定位,国资委已经是一个干净的出资人,可以成为法定的特色出资人法人。
“未来国资委应该转身变为一个‘航母级的国有控股公司’,直接持有整体上市央企股权将是国资委建立完善市场化国资监管体系的积极尝试。”李曙光如是说。
整体上市加速
目前,市场真正进入了牛皮整理阶段,沪指在2000点上下继续盘整。然而,接近年关之时,央企的整合步伐似乎大踏步前进。
“这种并购重组、整体上市一定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对价方案国资委才可以获得更大的持股比例。”某券商分析人士调侃道。
“此前央企的整合计划是在4000点时进行,然而市场适逢中国石油、工商银行等大型航母级企业融资,沪指顺利被推到6000点。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袭来,市场开始下跌,目前进入相对稳定期,央企的整合大战正逢其时。”上述人士如是说,“相应的题材深受投资者追捧。”
近一段时间,煤炭、电力行业资产注入、整合事件频频上演,钢铁行业攀钢系整合正进行,河北钢铁集团旗下的唐钢股份、邯郸钢铁、承德钒钛三公司因正筹划重组事宜,股票已停牌三个多月。其中,安源股份本月复牌后连拉5个涨停板。
对此,卢永真表示,按照国资委的计划,2010年底央企集团重组到80-100家,目前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并购重组是将企业做大做强,行业集中度提高的必然选择,并不是资本市场用来炒作的题材。
统计数据显示,涉及央企整体上市的上市公司平台有一百多家,而这些上市公司都属于对股市指数影响最为明显的大盘权重股,国资委直接持股的结果无疑强化了国资委(实际上是国家政策)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力。
攀钢、云天系整合方案成熟
关于“积极探索国资委直接持有整体上市央企股权”的提法或许较为新鲜。有消息指出,相关的试点将会在明年推出。
然而,《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国资委的相关动作却一刻未停。不仅整体上市的脚步越发快了,而且较为成熟的攀钢系和云天化整合方案尽管争议很多,但是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攀钢集团旗下的钛含量几乎垄断整个行业,钛是军工生产必不可少的金属元素,其地位不可小视。”银河证券钢铁分析师孙勇如是说,“攀钢系的重大资产重组始于2007年8月份,攀钢钢钒、攀渝钛业、长城股份集体停牌,重组方案日前揭晓,三家公司复牌。目前,公司正处理市场各方投资者的相关事宜。”
“攀钢系和云天化整合从牛市时就已开始,整合方案趋于成熟,一旦最终落实,整体上市成功,国资委便可以自然地浮出水面,将会作为直接持股人。”孙旭东如是说。
为此,记者致电国资委新闻负责人时,该人士似乎对“直接持股”的提法感到陌生,至于是否有相关试点情况,则表示没有相关材料。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