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了吗?
2011年2月,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随后,国内的汽油价格也随之上调。频频走高的油价,让开车出行成为了奢侈。谁将是燃油汽车的“终结者”?新能源汽车能不能改变百年的燃油时代?老百姓的新能源汽车时代究竟来了吗?
3月11日21点55分央视财经频道《对手》节目演播室现场红蓝双方就“目前买新能源汽车划不划算”、“以租代售模式买车划不划算”、“打电动出租车划不划算?”三个民生视角展开辩论。
一辩:现在买新能源汽车划算不划算?
王建均:我认为现在大家购买新能源汽车是划算的,而且大家可以享受到的不但是国家的补贴,政府的补贴,还有电力公司的补贴。
王琳: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当前的发展情况下,还不适合大范围推广和使用。我前天去了一趟秦皇岛,如果我开新能源汽车,就有一个问题,一定要在唐山住上一晚,因为要充电,充电时间是六小时,如果不住上一晚,那就不可能从秦皇岛早上去晚上回。所以新能源汽车现在的推广让人依然有些忐忑。
王建均:深圳市电网和南方电网联合在所有小区发了通告,凡是购买新能源汽车,深圳市供电局都会给你住的地方免费安一个充电装,你上班的地方安一个充电装,你周末经常去的地方也会给你免费安一个。目前新能源汽车研究方向,中国国家的策略就是三横三纵的模式,有纯电动的模式,也有轻电能的模式,购买这些车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是社会的环保人士,或者比较热衷社会公益的人士,他们认为必须要有人用,我们必须为未来买单,未来怎么样,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社会公民,必须要有国家责任,公民的责任,企业要有一份企业的责任。
王琳:第一,价格问题。新能源车上市以后的价格实在是有些高得离谱,在它的品牌里同类车应该达不到这个价格。第二个问题,使用的费用问题。第三是保养费用问题,大家都知道一款汽车的保养费用是这款汽车的最终消费。不管发展到哪一步,如果服务没有做到的话,老百姓消费的只是空头支票,买的是一个概念。
王建均:我们要看到,国家制定的政策,是补贴技术,而不是补贴整车。为什么有最高限额六万、五万,这是一个公式,节能的效果达到什么标准才会补贴多少钱。
二辩:以租代买方式到底划不划算?
张耀东:我们消费者经常爱说一句话,先尝后买,以租代买就是较低成本可以先尝试的一个销售模式。
易鹏:划不划算是算出来的,一算账以租代买可能不划算。
张耀东:我个人觉得以租代买的话题很简单,三笔账,第一,经济账。现在新能源汽车最大一个问题是购买成本偏高,维护成本偏高,我们用较小的购买成本,可以享受到偏低的使用成本。第二个社会账,现在新能源汽车用户大多是一些NGO组织的环保专员,其实美国、北美市场情况也是这样,第一批混合动力车卖给社会公众知名人士,他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购买行为,给自己贴上更加环保,更加热爱生活的标签。第三个账我觉得是从自身算,是亲情账。很多年轻人比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无论怎样,若有机会可以较小成本地体验新的车型,则以租代买或其他推广模式都能够接受。
易鹏:电动车是不是真的节约,仔细算一下,油耗成本、续航能力都不能满足大家全部需要,而财政补贴的钱说白了也是老百姓口袋里的钱,这个账再算回来也不划算,还有时间成本账,充电跑很多地方,时间成本很高,也是不划算,所以我认为确实不太划算。
张耀东:尝试一个新的事物过程中,应该有一个成本,要付出一些代价。
三辩:用电动出租车确实比燃油车划算吗?
武卫强:随着电动车的普及,你有可能花更少钱,达到更高的功效。
王福重:如果你只看表面的价格不高,如果你把等待时间算上价格就高了,太便宜的东西不好。
武卫强:出租车,电动出租车是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必然出现的一个形态,为什么打电动出租车是一个很划算的事情?我有四个理由,第一个理由,目前电动出租车的基本功能能够满足我们需求,因为我们知道大量的汽油出租车每天的公里数一般都是在250公里左右,每天一次充电的公里数是基本可以满足这个要求的。第二个方面,随着国家这方面投入加大,我们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仅仅研发费用一百个亿,推广费用两百个亿,随着更多资源整合,电动车越来越普及,数量会越来越多。第三,我们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核电方面的发电,来自清洁能源发电数量越来越大,这个电价会越来越便宜,所以说使用电动车也会用越来越划算。
王福重:我就说两点,第一点,看起来便宜,其实并不便宜,比如说续航问题没有解决,几十公里要充电,比如在夏天要开空调,十几公里就要充电,这样我们打上出租车的时候,可能就相当于坐公交车,因为它随时可能就停,随时可能充电,既使是便宜1.5元,我觉得也还是太贵了。第二点,我觉得现在电动车包括电动出租车还不是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电动车,因为现在我觉得电池可能还是没有特别过关,因此我觉得我们总的费用可能甚至还是要高于坐普通汽油的出租车。
易鹏:我希望电动车快速产业化,用产业规则来推动电动车更快速发展。
王福重:我相信总有一天电动车会可靠起来,那时候我再坐,你们先坐着。
主持人:其实不管是电动车还是各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在在世界各国都是在一个摸索阶段,如果把新能源汽车普及开来,就要改变我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乘车的观念,很难。如果把这种车型去推广开来,恐怕还要改变很多汽车生产商几十年或者上百年的生产方式,恐怕也更难,所以这两种变化,都应该是革命性的,也真的希望新能源汽车配套越来越完善,因为只有配套完善,我们今天所辩论的诸多难题也许真的可以都得到改善,也真心地希望我们很多汽车生产企业能生产出换电池、充电就像加油一样方便的电动汽车,这个时候我们消费者才会乐而从之。最后祝福我们中国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要抓住,要给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