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不能借城市化之名,行侵占农地之实
陈锡文:不同类型城市应实行分类户籍改革
“如果让农民进城,又不能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就业、社保等待遇,政府瞄准的就是农民的土地。”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对《华夏时报》记者说,不同类型的城市应实行分类户籍改革。
据陈锡文介绍,目前有13个省市宣布取消农业户口,但农民的待遇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相反,有些城市推动的户籍改革,要求农民在一定时期内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于是,农民怨声四起,到处告状。
“推动城市化让农民落户本来是好事,但不能借这个机会拿农民的房子和土地。”陈锡文一针见血的指出,“农民工在城市里工作,只要有稳定就业、住房,社保缴纳一定年限,城市政府应该在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市民化待遇。”
陈锡文表示,依靠农业、农村、农民自己积累搞城镇化阶段已经过去了,现阶段应该是“工业反哺农业”,否则就谈不上“城乡统筹”。
李成贵:拆村并居,尊重农民意愿是底线
“不能简单否定拆村并居,尊重农民意愿是底线。”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李成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前段时间,媒体没少报道‘拆村并点’,‘灭村’这些现象。”在提及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这一问题时,李成贵多少有些愤怒。李成贵认为,我们要理性地、清醒地,在一个合理科学的规划下,有序地推进农民的集中居住。
“有些地方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激进,甚至是有点大跃进的味道,我认为这也是错误的。一些地方为什么这么搞呢?我想主要还是盯着农民的土地,就是宅基地和村庄建设用地。”
他举例说,有的自然村庄很小,二三十户人家,甚至在半山腰也有,就好象“白云深处有人家”。那怎么样给这些人家搞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修一条道路,给他供水、供气、供电,成本都是很高的,所以我想需要适当的集中,而且集中以后还可以节约出宝贵的土地,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否定拆村并居。
他说,大家都知道,中国为了粮食安全有严格保护耕地的制度,18亿亩耕地的红线是不能破的。工业化用地哪里来呢?现在来看,农村的土地征地是一个来源,实际上国家是鼓励和支持农村的土地征地,另外也是允许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搞试点。
但是有些地方滥用了政府权力,为了增加建设用地,为了扩大土地财政,走得有点极端。“甚至强制性推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必须要纠正。”李成贵表示,我们拆村并点建立新型农村社区要本着几条原则:一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选择。 二是要搞好规划,规划要体现科学发展,要有一个理性、平和、从容的心态。三是这些拆迁并居征地出来的土地归农民,土地所得的绝大部分收入也归农民。
钱克明:严格抑制地方打土地财政的主意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委员、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钱克明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应该严格按照法律执行,严格抑制有些地方政府打土地财政主意的冲动,防止有侵害农民利益和耕地保护不严格的行为出现。
钱克明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的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相对来说,农村的居住比较分散,这些建设用地里有一部分通过一个统一的土地市场向城市建设用地输送,我觉得这是在中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
但钱克明说,同时,我们要重点关注保护农民利益,不要让农民失去地以后没有保障,又没有社会保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