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三问“改革顶层设计”

作者:程凯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3-04 22:11:45

摘要:一个好的概念如果被提出来,就一定得用好了。

一个好的概念如果被提出来,就一定得用好了。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反复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改革顶层设计”。今年的两会,一个重要的议程就是要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我们希望这个“改革顶层设计”在两会召开过程中被代表委员们议好、议透,让一个听起来还较理论化的概念,能落到解决经济的、社会的、民生的问题的实处。
        因此,《华夏时报》今年的两会报道特别以此为题,希望以新闻报道的方式来阐述、解读这个“顶层设计”的概念,我们只讲三件事,三件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事情,以理解“顶层设计”之用,我们只提出三个问题,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厘清辞意是一切对话的基础,首先需要回答的是:什么叫做“顶层设计”?
        “改革顶层设计”是一个全新概念,但“顶层设计”却不是,它来自工程学,顶层设计是一项工程整体理念的具体化,是一个系统论的方法,要求从全局出发,对项目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引工程学概念入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层面,颇有工科治国的大印象。
        对于如此的“顶层设计”,我们有三个基本的理解。第一,既然是顶层,对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切改革问题就要探究最根本的因,追根溯源,在最高的层次上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既然是系统论,改革的各个方面就需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主要工作,解决最根本的民生;第三,既然是从全局出发,那么在运用顶层设计这个概念的时候就要贯穿全局,在所有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问题上一以贯之。
        所有的概念都是为了方便使用而提出来的,如果我们如此定义了改革顶层设计,又有了对顶层设计的基本理解,就能够发现这样一个概念在解决几个根本问题时有大用场。
        我们报道的第一个案例是房价。
        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已经调了六年多,除了金融危机的2008年房价有一个真摔之外,其余的时间段里房价都是只涨不跌的,而且是越调越高。还记得去年两会,挤压楼市泡沫就是两会上最热的话题之一,《华夏时报》的两会专题报道也以“二次房改”为题,呼吁从更高的层面上看待和解决房价问题,但是一年多过去了,房价不仅没有跌下来,反而涨上去了,因此才有了国务院的“新国八条”,才有了房产税的试点和各大城市的限购令。
        如此一来,今年的房价一定会跌吗?我们感到,如果不能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考量楼市调控,房价只跌得了一时,跌不了一世,且不说限购令可以被种种方法规避,即使房价在临时限购令的打击之下跌下去了,一旦限购令放松,房价就有大幅反弹的风险。
        高房价的根本在哪里?用顶层设计的概念来看,不在房地产市场本身,而在于土地财政,因此,房地产的问题是一个财政的问题,地方政府要卖地才能补足财政亏空,这又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税制的问题,真正的顶层在这里。所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动全身。
        我们报道的第二个案例是高速铁路引发的反腐大案。
        如果说房价和我们的住有关,高速铁路就和我们的行有关,安得广厦千万间,是为了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修高速,建高铁,就是为了北京上海“一日还”,提高的是速度和效率,降低的是经济活动的人流和物流成本。因此,我们会发现房子和铁路,都不仅仅是一个衣食住行的概念,而是一个GDP的概念。
        我们为房地产业发展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而高兴,但是却为越炒越高的房价泡沫挠破了头;我们为越来越多的“几纵几横”而自豪,却被刘志军的贪腐案件敲了一记闷棍。继而,曾经被怀疑过的高铁债务问题被一再放大,高铁的速度够快,提高了出行效率,但是高铁的建设本身有没有效率,高铁的运营到底有没有效率?
        刘志军这样的部门一把手,如何在铁路政企不分的特殊体制中得以为所欲为,为一己谋取惊人的暴利呢?还是要落到那句“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上来,没有受到监督的权力越大越危险。高铁还是要建设,但是不能以刘志军们拍脑袋的方式建设,要解决铁路部门这样的体制问题,只能依靠“顶层设计”。否则,表面上招拍挂的高铁建设系统其实早已是千疮百孔。
        我们报道的第三个案例是用工荒。
        不知道从哪年开始,就是春节一过,年年用工荒,今年又用工荒,以至于我们在今年的用工荒之际提出了中国的“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的问题,并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一方面,是找不到工人的企业,一方面,是找不到工作的求职者,这样的用工荒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有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域不平衡问题,有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一步自然要求的产业转移问题,更有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要解决这样的用工荒,难道不需要一个系统工程吗?
        坚持“刘易斯拐点”到来的人,其实是要求给工人加薪,宣布廉价劳动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怀疑“刘易斯拐点”到来的人,其实是看到中国的人口还是世界第一,还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解决就业问题,认为目前的用工荒是结构性的、地域性的,甚至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结果。
        我们已经发现,在一些城市为限制房价和治理城市拥堵的过程中,采取的手段和办法有限制外地人口之嫌,如果是这样造成一部分城市工作者的流失,如此的用工荒就是人为的,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平添的另一个问题,这样问题套问题的连环结构,非“改革顶层设计”不得解决。一句话,一个进了城的农民,有了一份工作,自食其力,他就不应该被当做一个农民,而是一个公民,是一个城市的居民,一个城市的公民,他应该享受的一切公共服务和他的籍贯无关,因为他和一个拥有城市户口的人上缴的是一样的个人所得税。
        讲三件事,说三个顶层设计问题,是为了让这个概念好理解,好运用。三,只是一个虚数,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种繁衍式的发展正是“顶层设计”的应有之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