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个税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丽华 陈岩鹏 北京报道
又是一年两会时,今年的惊喜是,不少代表、委员提出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落实。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张兆安就是这样,两会前,他准备了关于改进个人所得税制的三项建议,不过提案还没有提交两会,他就看到了好消息。
3月1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虽然方案还要由财政部、国税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进一步修订,最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但张兆安建议的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级都会在这次的改革中得到体现,张兆安显然没想到,提案提交之前就有了明确的答案。
不少两会代表看出了此次个税改革的深层意义。选择两会召开前这个时间点通过个税改革草案,充分体现了政府坚定的决心,释放出积极的信号,提高起征点有利于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刺激消费,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这一政策被更多网友称为“2011最给力的实事”,钱国玉则指出“这是中低收入者很欢迎的,也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很重要的举措”。
接受本报采访的多位人大代表则认为,个税改革破土也昭示着未来五年将会有更多收入分配的措施出台。
民心所向
“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已经列入国务院议事日程,礼拜三就讨论。”
自从2008年3月1日最近一次个税起征点提高以来,关于个税起征点上调的消息也许被传过不知道多少次了,这个承载了太多关注、只占税收比重6%的小税种,这一次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口告诉全国网友,国务院将讨论个税扣除额提高问题,时间已经确定。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的个税改革报道,这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很快兑现,3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会议认为,为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有必要对个人所得税方法进行修改,提高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级次级距,并相应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
此时,参加两会的不少代表和委员正准备把写有个税改革建议的提案议案提交,不仅张兆安,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董事长彭磷基也提交提案,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并逐步建立与地区物价水平、通胀系数相挂钩的个税浮动机制,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税缴纳机制。
去年两会,有62名人大代表建议降低税率或提高工资薪金所得个税起征点。此次两会召开前的个税改革进展,让这些代表和委员很有成就感,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消息让他很兴奋,“很有成就感。”
受益者更是兴奋,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桂林环境卫生管理处司机廖如恩感到很高兴,“我现在月收入2000多元,爱人每月挣800元左右,儿子正在上初中,靠不到3000元的月收入支撑三口人的开销很吃力。”廖如恩说,“如果起征点从现在的2000元提高到3000元,每月我能增加几十块钱的收入,还是挺重要的。”
不仅是提高个税起征点,财税专家呼吁的调整工资薪金级次级距也在改革的范围之内。
3日下午,一位参与个税改革方案讨论的专家接受本报采访时就表示,此次改革的力度实际上是出乎不少人意料的。调整级次级距后,大部分工薪族不仅提高了个税扣除额,而且大多适用最低的一级或两级税率,对工薪阶层的减税效果更为明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指出,个税调整是中国落实“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行动,对国家税收影响不大,但却有助提高千千万万的中低收入者收入,形成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为扩大消费注入持久动力。
折中方案
相比不少代表委员的成就感,上述这位参与个税方案讨论的专家高兴之余还有一丝的遗憾,虽然个税改革力度比预期要大,但是还是有继续改革的空间。
事实上,前期有消息显示,已经成形的方案不仅包括提高个税免征扣除额标准和调整级次级距两项,还包括推进合并应税所得项目、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改善征管条件等内容。消息中的草案还计划将目前个人11类所得合并成少数几个所得,如将目前的劳动报酬所得与工薪所得进行合并。
但是,从已经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来看,这些内容并没有在这次改革中涉及。据了解,在此次方案研究的过程中,中央还要求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但是在内部讨论阶段争议就比较大。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虽然最终方案还没公布,但是中国个税最高边际税率45%,在世界也属高税率,他判断高收入者的税负不会因为此次个税方案调整而提高。
事实上,近两年的个税改革讨论中,分歧一直存在。在近年来的个税改革讨论中一直存在提高个税起征点、“减少级次、调整级距”与分类和综合相结合三种说法。
财税界人士认可的一般是后两种方案,因为单纯提高起征点,中低收入者受益有限,反而使高收入者减税力度更大,而且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果进一步提高起征点,中西部一些地区个税纳税人很可能大幅减少,而这不符合这一税制设置的初衷。
但是分类和综合相结合的个税改革方向由于现有法律、信息收集、部委协调等各方面因素,短期内无法实施,于是,“减少级次、调整级距”的折中方案就成为了税制改革的现实选择。
税务总局官员向记者坦言,关于个税改革的工作相关部门从来没停止过,之所以迟迟没有结果,是因为这其中涉及到的各方面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很多问题尚需进一步协调。
单纯提高起证点很难解决问题,分类和综合改革由于条件的限制又很难推进,这种情况之下,自2008年3月1日第三次提高起征点之后,虽然个税改革备受关注,屡次传出改革方案,但是一直没有进展。
而眼下,按照既定财税体制改革的规划,个税改革需要在近期内有所进展,同时税收增长较快,个税改革呼声较高,多重因素之下,个税改革需要再次前行。
本报记者了解到,除了技术难题外,个税深层改革必须由多个部门配合是另一大难题,由于短期内个税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很难解决,于是此次改革最终仍然小步前行,以“提高扣除标准、减少级次、调整级距”的折中方案出现。
拉开收入分配
改革大幕
虽然有遗憾,但是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工资薪金减除费用标准的提高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以减轻中低收入者负担为重要内容的个税改革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
在收入分配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个税改革被很多人寄予厚望,很多人更是认为个税改革能够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突破口”。两会上,个税改革以外,有着更广阔内涵的收入分配改革成为热点。
从2010年3月开始,致公党就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提案做准备,提案由致公党经济委副主任、南京大学教授杨德才牵头实施“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研究”课题,历时8个月最终形成,提案明确提出“个税应当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征收,而非以个人为单位,而在个税级别方面,应当尽量减少级别的设置”的相关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黄海说,我国多年来税收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长,也高于中低收入人群收入增长,现在到了给工薪阶层减负的关键时候。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则认为,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化,既需要调整初次分配中政府、居民和企业三者关系,也需要调整二次分配中居民间分配关系。而设计与实施科学、合理的个人所得税,恰好能发挥它在这方面的作用。
缩小收入差距,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财税制度改革同样重要。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说:“在目前国内通胀预期压力大的背景下,应继续通过动态调整最低工资、城乡低保标准等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
(两会报道专题由搜狐财经网络支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