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益盛药业私有化涉嫌国资流失

作者:包涵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2-25 21:30:29

摘要:益盛药业私有化涉嫌国资流失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包涵 北京报道

   2009年年底IPO折戟的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益盛药业),今年终于闯关中小板成功。2月21日召开的证监会发审委2011年第25次会议上,公司的IPO申请获得通过。
    据了解,公司本次发行股票约2760万股,募集资金约27632.74万元。记者粗算了一下,如果按照目前新股55倍左右的市盈率来计算,益盛药业上市后股价可达到55元,其实际控制人张益胜的身家有望达到24亿。
    此外,《华夏时报》记者对比2009年和2011年的两份招股说明书发现,时隔一年,益盛药业的保荐机构已由财富证券换为民生证券,上次过会被质疑的募投项目非林地栽参也已被换掉,招股书中无论是业绩、发行股数还是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都发生了变化。
    然而,新招股书也并非无懈可击——对于旧招股书中所暴露出的企业历史资产形成瑕疵,新招股书非但没有进行更进一步的解释或披露,反而直接回避了公司成立之初关于蛇吞象式收购和资产巨幅减值的内容。
    记者就上述问题致电益盛药业,工作人员称公司领导目前都在北京出差,在辗转联系到身在北京的董事会秘书李铁军后,对方表示现在不方便回应任何问题。
50万蛇吞3000万资产
    在益盛药业2009年那份招股书中,一个蛇吞象的故事露出了端倪。
    记者看到,益盛药业的前身集安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6月,当时的注册资本为50万元,企业的性质为国有独资。
    与此同时,集安市还有一家地方全民所有制企业集安制药厂,这家成立于1970年的企业当时正面临着无法偿还中国工商银行集安支行到期贷款的困境。
    1997年,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集安制药厂偿还中国工商银行集安支行贷款本金1370.8万元,同年5月10日,集安制药厂以其部分办公楼、厂房、机器设备和土地作价1301.27万元偿还给中国工商银行集安支行。
    同年11月16日,集安制药厂又以其抵押给中国工商银行集安支行的房屋、设备、土地作价331.58万元,用于偿还中国工商银行集安支行的另一部分到期贷款。
    此时,集安制药有限公司看上了集安制药厂偿还给银行的这部分资产。
    同年11月20日和11月26日,集安制药有限公司以1632.84万元的收购价购买了集安制药抵偿给中国工商银行集安支行的资产。
    1998年上半年,集安制药有限公司又按账面值约1642.81万元收购了集安制药厂的全部流动资产。
    于是问题来了,一家注册资本仅50万元的企业,拿什么在一年之内连续收购近3300万元的资产?按照当时《公司法》第12条第2款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与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而益盛药业很明显超过了这个额度。
    记者还发现,集安制药有限公司对于这两笔大收购几乎没有任何议价,都是参考账面值。那么钱是哪来的?为了找到集安制药收购资产的资金来源,记者查询了公司出具的在1998年5月的短期借款数据,发现该公司当时的短期借款为4224.5万元,应该包括这两笔近3300万的投资,也就是说他们收购的钱最终也是向银行的贷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书中记者发现,益盛药业现在的副总兼财务总监肖波华,正好曾任集安市工商银行的信贷员、副科长、科长、副行长、行长,2001年4月才开始在公司任职。也就是说,如果这个贷款给集安制药有限公司的银行,正是抵偿资产的出让方中国工商银行集安支行的话,那就不难解释为何此次收购几乎没有议价了。但是截至目前,记者没有找到渠道证实这一点。
股权转让背后:半数国有资产流失
    比蛇吞象更令人费解的是公司改制背后的资产“减值”悬疑。
    1998年6月25日,集安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与张益胜、薛晓民、曲波、李方荣、尹笠佥、李铁军等6人签署《集安制药有限公司产权出售协议书》,将集安制药有限公司全部净资产出售给上述6人。
    自此,集安制药有限公司正式从国有独资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
    就是这样一个变身,让记者目睹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典型一幕。
    1998年,集安制药有限公司的国有产权转让给上述6人时的评估报告显示,其净资产账面价值约为274.1万元,而其评估价值却仅为129.4万元,一次评估的减值竟然高达52.8%。
    对此,益盛药业给出的说法是,因为收购的流动资产是集安制药厂历年经营形成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其中存货中的产成品、原材料、包装物有部分已损耗,无法继续使用,因此,资产评估时作了减值处理。
    记者查阅资产评估书时发现,本次评估的减值果然大部分都来自评估前夕收购的那笔集安制药厂的流动资产,光是这笔1642.81万元的收购,在产权转让时的评估减值就高达393.3万元。
    一个含沙量如此之大的资产,为什么在收购时毫无察觉,按账面值照单全收,却在产权转让时才做如此之大的减值,不得不让人生疑。此外,公司1997年年中成立,1997年底收购银行资产,1998年年初收购药厂资产,1998年年中国营转民营,其转型速度之快也让人眼花缭乱。
上市后张益胜身价或达24亿
    “益盛药业是我们这儿的纳税大户,他们的老总张益胜也是政府的红人。前两年大家还没什么车的时候,只看见过他一个人在集安开着奥迪A8,我觉得上市之前他差不多就是集安首富,上市以后估计就板上钉钉了吧,听说他现在都定居在北京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一位集安的人士还向记者透露,虽然沾了国企改制的光,但张益胜也的确是一个干事业的人。
    招股书中的几个细节也能见证到益盛药业和张益胜财富的崛起。
    在2009年的招股书中记者看到,1999年1月,张益胜对集安制药有限公司增资315万元时,有200万元是向他的连襟、吉林省华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迟永林的借款,这笔钱当年就开始还,2004年时还清。
    到了2007年9月,张益胜受让其他几位股东的股权,出资共计1113.33万元,再次向迟永林借款800万,而这笔钱在当年年底就还上了,其来源就是公司2006年度利润分配的实施。而这800万之外的300多万,则全来自张益胜1999年至2007年9月持有发行人股份的分红和政府奖励。
    记者计算了一下,张益胜目前持有益盛药业4289.25万股,占本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51.85%。2月份,新股上市的平均市盈率约为55倍,而集安益盛2010年的每股收益达到1块钱,公司上市后,张益胜的身价有望达到24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