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胜阻建言 当前四大热点问题解决方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商灏 北京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作为资深的“两会”人物,近日在民建中央有关今年两会提案的新闻通气会上谈到当前经济热点问题时提出,调整分配关系实现均衡共享式增长,推动国富向民富转变是今年经济工作最大的看点与难点;应对高物价、高房价和高成本“三高”是对政府宏观调控的最大考验;用工荒拐点将成为倒逼发展方式转型的最大推力,政府要因势利导推动经济转型;解决公共产品短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关乎老百姓幸福感提升的最受关注的焦点。
辜胜阻并就四大热点难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应以五项举措
调整社会分配关系
辜胜阻认为,当前中国财富分配的失衡问题已经影响了社会公平和稳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成为群众呼声最强烈的问题。
辜胜阻建议政府采取五项举措解决问题。
一、要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居民收入与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实现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的协调发展。建立居民收入跟经济增长挂钩、劳动所得与企业效益挂钩、工资与物价水平挂钩的机制,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改变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速远快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的现状。
二、要调节收入差距,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平衡垄断国企与一般国企、国企与民企的收入分配差距,推进国企利润的全民共享。要调整不合理的高收入,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要壮大中产阶层,鼓励创业,使更多的创业者成为中等收入者。要扶持低收入和困难人群。
三、要政企联手推进收入倍增计划,提高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政府要积极实施“化税为薪”或“提薪让税”,减少收费,为企业增加员工工资创造条件。要坚持企业自主分配与平等协商相结合。要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计征和抵扣。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村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村宅基地、住房、土地使用权的抵押贷款,将资产变为资本。要拓宽居民金融投资渠道,提高居民的股息、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
四、要加大对社保、教育、医疗等民生支出的投入,降低企业和职工缴纳比例,实现让利于民和藏富于民。要建设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幅度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支出中的比重,推进城乡、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要量化改革目标,制定分配制度改革的时间表,提高改革政策的执行力。要完善有利于政府重视居民收入提高的政绩考核体系。要对居民消费率、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比重以及中产阶层比例分别设置科学、合理、量化的改革目标,明确推进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时间表,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进程。
可动四种手术
改变“三高”现状
辜胜阻说,如果为当前中国经济做一次体检,必然发现,高物价、高房价、高成本等“三高”问题十分明显,这是对宏观调控的最大考验。
他认为,“三高”恐将导致“三化”,即民间资本热钱化、产业空心化、经济泡沫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居民收入未与物价同步。辜胜阻预计物价仍会在高位运行。而解决办法是提高百姓收入,从而提高抗通胀的能力。
因此辜胜阻强调,物价高绝对不能靠价格管制这种行政手段来控制,应对通胀,治理物价是持久战。他认为需要使用“平衡术”,采用渐进性的“中医”疗法,运用不同的政策组合,实现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处理好物价稳定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以及民生保障和改善之间的关系。
一、要加强供需管理,实现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的同步推进。
如解决高房价问题,需要在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稳定性的同时,积极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给体系,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要,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如同当前的公汽、地铁、低档车、豪华车各行其道的多层次交通体系能够基本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一样,住房也需要形成多层次的供给体系,通过多向分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二、要内外并举,把回收流动性和引导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结合起来,缓解流动性过剩冲击压力。
既要继续适度紧缩银根回收过剩流动性,也要积极探索建立民间资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对接机制,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海外拓展的投资机制,促进社会富余资本和新增信贷向实体经济流动。
三、要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功能,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转型和创新来应对、消化高成本。
政府既要通过减税、减费、扶持等方式减轻企业面临的成本上涨压力,又需要通过财税政策帮助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和转移战略应对和化解高成本。
四、要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抗通胀能力。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整顿流通秩序,稳定市场物价,合理引导通胀的心理预期。
要用四种办法
增加经济动力源泉
辜胜阻认为,“十二五”时期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第二次转型的关键是要探索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泉,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提出四项建议:
一、要使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要始终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通过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特别是企业家阶层的创新创业精神。
二、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行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源,实现低端产业向中高端产业的转变,在全球价值链上提升竞争力。
三、要扩大居民消费,鼓励民间投资,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四、要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使城镇化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
采取四种方式
提升国民幸福感
据民建中央预测,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最广泛讨论的议题将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短缺问题的有效解决亟须政府转型,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推进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国民幸福感”。所以今年民建中央大多数提案也反映了“推进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国民幸福感”这一主题。
辜胜阻说,当前,须以四种方式提升国民幸福感。
一、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
二、要以“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为宗旨,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医疗服务回归公益性,通过政府的投入建立起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四、继续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发展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等,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