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连续第3个交易日下跌
北京时间周五凌晨消息 美股周四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跌,投资者对利比亚局势以及油价走势仍感到不安。
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37.28点,收报12068.50点,跌幅为0.31%。道指在过去三个交易日里累计下跌322.75点。
因原油期货在下午止涨转跌,美股从盘中低点有所反弹,主要股指跌幅缩小。国际能源署表示,已准备动用应急库存来缓和因中东局势震荡对石油供应造成的冲击。
受Priceline.com大涨带动,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了14.91点,收报2737.90点,涨幅为0.55%。
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1.30点,收报1306.10点,跌幅为0.10%。能源板块领跌,炼油股损失较大。原油成本的提高将缩小炼油商的利润空间。Tesoro下跌5.4%,Sunoco下跌4%。
Waddell & Reed Financial与Ivy Investment投资政策委员会首席执行官Hank Herrmann表示,“原油价格的上涨将影响消费品价格,如果油价涨幅过大,那么将导致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提高。”
Columbia Management首席基金经理兼执行董事Tom Galvin表示,“市场在一个月前对中东局势仍支持态度,但现在已意识到发生改变的代价过于高昂,尤其是能源价格的提高。”
纽约主力原油期货下跌了0.8%,收报每桶97.28美元。
最新公布的耐用品订单报告好坏参半,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报告好于预期。
劳工部周四报告,截至2月19日一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下降了2.2万人,至39.1万人。此前一周数据从41万人修正至41.3万人。道琼斯新闻此前预计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下降5000人至40.5万人。
上述数据反映出在美国经济加速复苏的同时,就业市场继续转暖。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在本月已有两周下降至40万人之下。40万人通常被视为是就业市场转好的一个拐点。
商务部周四报告,因飞机需求增强,1月份耐用品订单增长2.7%,经季节调整后达到2005.5亿美元,这是连续3个月下降后的首次增长,增幅也高于预期。道琼斯新闻调查的经济学家此前的预期为增长2.0%。
但上月非国防资本产品(不包括飞机)新订单下降了6.9%,说明企业资本开支在快速萎缩。
Priceline.com报告,因海外预订需求旺盛导致销售额与利润率大幅提高,第四季度利润激增73%,主营业务利润超出了分析师预期,该公司还发布了乐观的业绩预报。该股大涨8.5%。
通用汽车报告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5.1亿美元,略低于预期。该股下跌了4.5%。
零售商西尔斯下跌了5.5%。该公司报告第四季度利润下降了13%,该公司还任命了新首席执行官。
追踪美元兑其它6种主要货币汇率的美元指数下跌了0.4%,国债市场有所攀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至3.45%。黄金期货小幅上扬。
奥巴马:就业是最大挑战 无需担心通胀和油价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日发表讲话称,尽管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目前最大的挑战仍是高居不下的失业率。他鼓励企业扩大业务规划,无需担心通货膨胀和利比亚局势造成的油价上升。
本周四,奥巴马在他新创建的就业和竞争力委员会首次会议上表示,其首要任务就是必须在这个财政紧缩的时期增加就业率,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该委员会计划将在90天内向奥巴马提交就业建议。
同时,奥巴马表示,如果美国企业正计划扩大其业务规划的话,不需要担心通货膨胀。他表示:“我们并没有看到一个基础广泛的通胀趋势。”
本次会议上,因利比亚局势推高石油价格的现状,财政部长盖特纳提出大量的世界石油储备应该帮助到任何石油供应的中断。对此,奥巴马表示:能源成本是企业不确定性的因素,但“我们能够安然度过利比亚局势,并会稳定下来。”
美国1月耐用品订单转涨
美国政府发布的1月耐用品订单报告显示,1月份的耐用品订单实现环比增长,扭转了去年12月下跌的颓势,2.7%的增幅与市场预期持平。耐用品订单转涨主要得益于飞机订单巨幅攀升。
但是,若不计运输耐用品,1月耐用品订单的环比降幅却是两年来最高的。今天的报告还表明,美国制造业的增长势头正在放缓。
美国商务部指出,耐用品整体订单2.7%的增幅创下了去年9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去年12月订单的环比降幅修正至0.4%,明显低于早先公布的2.3%。
如果不计运输产品订单,1月的耐用品订单环比意外下跌3.6%,去年12月该订单的环比增幅则修正至3.0%,明显高于早先发布的增长0.8%。据汤森路透集团的调查,经济学家平均预期1月不计运输用品的耐用品订单将环比增长0.4%。
美初请失业金人数好于预期
美国劳工部发布的首度申请失业救济人数报告显示,上周的人数环比下降,经季调的总数低于市场预期。但是,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初请失业金人数仍然不够低,依据目前的水平推断,失业率将长期处在高位。
在截至2月19日的一周中,初请失业金人数环比降至39.1万,明显低于此前一周的41.3万。该人数的四周移动均值降至40.2万,是 2008年中以来最低的。当时金融危机尚未爆发,危机发生后初请失业金人数的状况迅速恶化。
过去几周中,初请失业金人数一直在40万上下波动,已明显低于2009年初创下的65万以上的本周期内峰值。在截至2月12日的一周中,持续领取失业救济人数环比下降14.5万,至379万。包括获得联邦紧急失业救济的失业者在内,上周领取失业金的总人数环比小幅下降,至920万左右。
过去的两个月中,美国的失业率明显下降,最新的失业率已降至9.0%。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讯号,表明长期低迷的就业市场已开始恢复活力。但是,美国经济所创造的新就业机会依然不足。一些分析人士担心,油价再度高涨可能限制美国企业进行新的投资,增加雇佣量的能力。
美1月新屋销售不及预期重跌12.6%
美国政府发布的1月新屋销售报告显示,1月份独户新屋的销量环比重跌12.6%,降幅明显超出市场预期,这主要与美国西部地区的销售活动大幅下滑有关,加州一项针对购房者的抵税政策已到期。
美国商务部指出,1月经季调并年化的新屋销量降至28.4万幢,明显低于去年12月的32.5万幢(向下修正值)。据汤森路透集团的调查,经济学家平均预期:新屋销量将由12月的32.9万幢(政府发布的初值)降至31万幢。
与2010年1月相比,今年1月的新屋销量下跌了18.6%。去年12月的新屋销量曾短时大涨,加州购房者纷纷抢在优惠政策到期前买房。加州政府规定,购买新屋款可以抵税。今年1月美国西部地区的新屋销售重跌36.5%,而此前的12月为大幅攀升62.5%。
市场的止赎房屋过剩给新屋的销售带来了很大压力,迫使许多建筑商大幅缩减自己的建筑项目。多数分析师预计,美国的新屋销售在未来一段时间中仍将低迷不振。
纽约黄金期货收盘上涨0.1% 创7周最高水平
纽约黄金期货价格周四收盘小幅上涨,创下7个星期以来的最高水平,主要由于投资者买入黄金期货作为避风港资产。与此同时,期银价格则有所下跌。
当日,纽约商业交易所下属商品交易所4月份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上涨1.80美元,报收于每盎司1415.80美元,涨幅为0.1%,创下自1月3日以来的最高收盘价格。在周四以前的两个交易日中,纽约黄金期货价格已经上涨了每盎司12美元以上。
芝加哥投资公司MF Global的贵金属分析师汤姆-帕夫利茨基称,虽然黄金期货价格可能受到了近期因素的支持,但从更长期来看,黄金期货市场仍旧受到支撑。在周四早些时候的交易中,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曾突破每桶100美元,收盘削减此前涨幅。投资者对能源价格上涨可能导致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和通胀压力上升的担忧情绪正在增长。
纽约商业交易所4月份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今天收盘下跌82美分,报每桶97.28美元,此前曾触及每桶103.41美元的盘中高点。
纽约原油期货收盘下跌0.8%
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周四从29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回落,收盘下跌0.8%,原因是美国、沙特阿拉伯和国际能源署称其有能力维持原油供应量。
当日,纽约商业交易所4月份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82美分,报收于每桶97.28美元,跌幅为0.8%;此前该合约曾触及每桶103.41美元,创下自2008年9月28日以来的即日最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已经上涨了22%。
康涅狄格州能源咨询机构Tradition Energy的分析师吉恩-麦考吉列安称:“看起来(美国、沙特阿拉伯和国际能源署的)这种保证最终起到了影响。”
国际能源署表示,该署已经做好了在必要时候释放应急性的原油库存的准备。国际能源署成立于1974年,为美国、日本和德国等28个发达国家提供能源顾问建议。另据一名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透露,沙特阿拉伯和欧佩克成员国表示,它们不会等待欧佩克召开紧急会议来提高产量,而将依据任何市场需求来提供额外的原油供应量。
德国股市领跌 欧股五连阴
欧股周四收低,德国股市领跌,RWE AG与安联发布疲软财报后下跌,由于与大众汽车的合并前景堪忧,保时捷重挫近10%。
泛欧道琼斯Stoxx 600指数下跌0.6%,报收280.56点。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跌。
受公用事业股拖累,德国DAX 30指数下跌0.9%,报收7130.50点。德国第二大公用事业公司RWE股价重跌5.2%,该公司表示,2010年净盈利下降7.4%,并警告称,2011年运营盈利将下降大约20%。竞争对手E.On AG下跌1.6%。
土耳其IMKB-100指数重挫3.8%,由于该国严重依赖国外石油供应,因此极易受到当前中东动荡局势和油价飙涨的影响。瑞士SMI指数下跌1.6%,报收6515.97点。
在伦敦,富时100指数下跌0.1%,报收5919.98点。法国CAC 40指数下跌0.1%,报收4009.64点。钢管制造商Vallourec SA领跌,跌幅达6.6%,该公司表示,预计今年上半年利润将因原材料成本上涨而承受压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