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第三方理财机构遭遇人才之困

作者:崔欣爽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2-18 20:22:28

摘要:第三方理财机构遭遇人才之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崔欣爽 北京报道

  不代表基金、不代表银行、不代表保险,第三方理财机构以独立的态度和私人银行的方式服务高端客户。
    美国时间2010年11月10日,中国第一家独立理财机构诺亚财富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为经历了2008年大熊市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带来了一剂强心针,但人才之困成为了第三方理财机构成长的烦恼。
头羊效应  第三方理财踌躇满志
    2005年以来,国内第三方理财市场的成长过程颇具野蛮色彩,经历了几轮金融周期的洗礼,部分公司仅仅“昙花一现”,生存下来的第三方机构都在逐渐摸索新的生存方式。首个独立第三方理财机构诺亚海外上市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关注的目光和推动的力量。
    某知名第三方理财机构合伙人向记者透露,自从诺亚上市以后,已经有多家风投纷纷主动上门要求合作。
    目前,国内第三方理财机构主要的产品为私募基金、PE产品、信托产品等,由于基金销售的第三方牌照还未发放,基金采取间接销售方式,通过理财机构介绍到券商处购买,并从券商处收取一定分销费用。
    不少第三方机构在盈利模式上并不依赖单一的形式,会员制、研究报告销售、产品销售等是其中最主要的几种。通过提供理财产品分销渠道收取佣金是最为普遍的盈利模式,目前,展恒理财采用会员收费制,好买基金向机构客户提供收费的咨询研究报告,天相依靠专业的研究咨询业务。
 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发展,最重要还要依靠客户的数量及忠实度,服务团队的扩充和完善成为当下的焦点。
 具有一定经验的理财顾问对于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大非常重要,国内成立最早的展恒理财总经理闫振杰告诉记者,今年的目标是让客户经理的数量翻番达到200人,按照每位客户经理服务20-30个客户的比例,希望客户规模能够达到6000人。
 闫振杰强调,对于中国的第三方机构来讲,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美国为例,拥有1万名理财顾问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超过9家,每家拥有客户近500万。
 积极招兵买马的第三方不止展恒一家,某猎头透露,诺亚财富全国各地的分部都在积极地招聘客户经理,要求具有5至7年的工作经验,并且具有一定的金融从业背景。
良将难求 猎头公司无奈婉拒
 面对国内外如此大的第三方人才需求缺口,猎头公司却并不认为目前是挖人的好时机。
 “近两个月,至少有十几家第三方理财机构联系到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猎头来寻找有金融机构从业经历的人员到第三方机构,但最终都被我拒绝了。”范德国际猎头公司金融行业高级合伙人张礼春告诉记者。
 目前第三方理财机构人才需求分为两类,需求量最大的一类职位是理财顾问,每个公司的需求量,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比较理想的人选,最好是来自于私人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有一定从业经验的“熟手”,但大多数第三方机构给出的基础薪酬都比较低,一般底薪在5000元以内,张礼春告诉记者,对于猎头来讲,寻找这样职位的难度并不小,由于招聘的人员薪水比较低,单子的提成非常有限,接单的动力很小。
 第三方机构寻找的第二类人选是“合伙人”,即在成熟金融机构里掌握大量的客户资源,并且能够带到第三方的高级别人才,对于这类人选,大多数第三方给出的月薪在2万左右,这个价位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优势并不明显,但是第三方通常以入股的形式来吸引合伙人。即便如此,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出来选择第三方的高管也仍然是凤毛麟角。
 张礼春告诉记者,准备从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跳出来的高管,大多希望自己进入一个能够为职业生涯加分的企业,由于第三方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名气的公司不多,跳槽选择去第三方机构的高级别从业者不到十分之一。
 另一不愿透露姓名的猎头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第三方机构很多大客户都是由合伙人带来的,由于资金流有限,基础从业人员的底薪都不会很高,但业绩压力比较大,流动性也很大,这也成为第三方客户经理难招的原因之一。
职位乏人问津  跳槽为创业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合资基金公司副总日前提交辞呈,辞职后打算成立独立的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
 业内人士对于第三方职位的态度究竟如何,记者随即采访了基金、私募、银行等行业相关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
 泽熙投资的市场总监王小姐表示,业内人员流动方面,从私募去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并不多见。之前跳槽出去做第三方的基金业高管也是以自己创业的形式为主,如果单纯为职位而跳槽,从收入和职业发展方向来看,目前第三方并不是好的选择。
 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市场经理蒋先生告诉记者,行业内流动的确很频繁,有自己跳出来创业做第三方的,也有第三方主动来挖角的,他自己就有过被第三方挖角的经历。蒋先生认为,第三方的规模都不是很大,除非以合伙人形式入股,否则职位的意义并不大。
 花旗银行北京分行资深理财顾问张小姐告诉记者,近半年经常接到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挖角电话,并承诺了很高的提成比例。张小姐认为,如果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去第三方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若客户资源有限,到第三方则并不明智,收入上不会有太大提升同时失去了原有银行的平台资源优势。
    目前第三方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张礼春告诉记者,如果未来第三方公司有一家或两家可以做出自己的品牌,这种乏人问津的局面将会得到很大的改观。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