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集体调低GDP增速
从江苏“两会”传出的信息显示,该省“十二五”GDP增速目标确定为年均10%左右,比“十一五”时期下降3.5个百分点。此前,上海和浙江相继宣布“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均为8%。观察人士认为,在经历多年领跑之后,有中国经济“龙头”之称的长三角地区未来五年将整体进入相对“低速”的增长通道。
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表示,长三角降速发展,不是国家行政命令使然,而是传统发展模式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遭遇瓶颈之后作出的战略抉择。
区域面积仅占全国2%略多的长三角,贡献着中国五分之一以上的经济总量。但经历多年高速增长之后,其土地的投资密度、环境的承载能力等均已接近饱和;而且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频波动,外向度过高也使该区域的制造业发展风险不断加大。
分析人士认为,长三角各省市之所以不约而同在经济快车道上“踩刹车”,正是面对客观实际主动转型的结果。
在今年浙江省的“两会”上,省长吕祖善坦承,浙江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上海市市长韩正也在该市“两会”上表示,上海的发展动力正发生着一些深刻变化,“数量扩张型”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郁鸿胜认为,宏观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发展得最快,不好的时候就率先调整,这是长三角经济成熟度高的表现,“这与前两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降低增速完全不同”。
主动“转型”较早的上海,其GDP增幅已连续三年低于10%,上海还取消了对区县负责人的“GDP排名”考核。
郁鸿胜表示,长三角的经济转型发展可能需要二三十年时间。在此期间,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制定的政策和规划,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的增长点,要防止传统发展模式复苏导致“报复性反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