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国务院出台十大措施稳定粮价

作者:作者为空的文章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2-10 09:06:54

摘要:分析师: 特级大旱盖过加息利空影响。

        稳定物价是今年的头等大事,而平抑粮价则可能是稳定物价的头等大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近期已出台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再出台十项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新措施包括水利建设、施肥补助、病虫防治及提高最低收购价等多个方面。

  十项措施中,有多项措施直接针对当前旱情,除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此前40亿元的基础上,将再增加中央投资20亿元。此外还包括扩大冬小麦抗旱浇水补助范围;安排购置抗旱急需的水泵、喷灌机械设施以及其他抗旱节水机具补贴资金12亿元;在原定受旱严重6省600个县级抗旱服务队设备购置补助的基础上,再增加补助旱区200个县,每个县补助200万元等。除此之外,会议还决定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规定2011年生产的三等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将提高到每50公斤102元、107元、128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9元、10元、23元。

  受此影响,昨日大连、郑州期货交易所大豆、玉米、早籼稻、硬小麦、强筋小麦期货均出现每吨50元以上的涨幅,其中强筋小麦主力合约更是上涨200元/吨,涨幅超过7%。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国际食品价格指数再创新高,当前期货市场上投资者对于粮食价格的上涨预期非常强烈,已经出现较多的非理性交易,如管理层不加以平抑,恐将引发更大面积的农产品涨价预期。

  100多天以来,北方持续少降水甚至无降水的天气使人们对于粮食价格及其影响的担忧普遍提升。2010年,整个国家CPI指数达到3.3%,其中大约七成以上涨幅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当年下半年,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价格更是轮番创出历史新高。甚至有外媒报道称,中国目前的粮食形势可能使2011年通胀更加严重。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无论粮价在CPI中的比重占多少,其基础性作用都会很大。现在中国进入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冲突的突显期,管理通胀预期和提高粮价之间的矛盾特别明显。“控制物价水平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粮价在物价中更是重中之重,保持粮价稳定将对今年控制物价水平有积极的意义。”李国祥说。

  他同时指出,当前民间普遍对于粮食的紧张气氛源于去年物价上涨过后的敏感,但我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且近年来我国粮食一直都是丰收的,国家粮食储备充足,国家具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


        相关分析

        特级大旱盖过加息利空影响

  2月8日央行宣布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自从2010年10月19日央行开始采取加息策略后,不到3个月时间已经连续加息3次。可见,国家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和态度是坚定不移的。但是,国内小麦主产区持续的旱情催生上涨行情并没有被加息所产生的利空压力所抑制。

  春节后首个交易,强麦WS1109最终以3051元涨停报收,上涨200元,创品种上市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实属罕见。

  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山东、河北以及江苏北部一带,自从去年10月份小麦播种以后至今未出现有效降雨,致使我国小麦主产区旱情逐渐升级。在2011年1月13日,人民网以《我国九省市遇冬旱山东河南局部达特旱等级》为标题转发中国天气网消息,称山东、河南、河北等9省市降水则持续偏少,旱情迅速发展其中山东旱情堪称50年一遇。如此大旱袭击我国小麦主产区,对小麦生长带来灾害性影响,至今旱情仍未缓解。根据春节期间笔者实地考察,部分旱情严重地区甚至有未出苗现象,有些地区由于寒旱造成部分麦苗冻死。小麦主产区大旱若再得不到及时缓解,小麦减产或将成定局。

  自1月14日至今,郑州强麦在不到15个交易日上涨350元左右,涨幅高达12%以上,其主要诱因就是投资者对国内小麦主产区旱情的担忧。就目前的行情看,只要旱情难以有效缓解强麦强势状态就会维持下去。目前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产区旱情发展,视旱情变化而调整持仓头寸。

  根据历年的经验,由于旱情形势严峻,即便发动农户灌溉,仍旧无法彻底改变旱情对小麦最终造成的减产。若旱情不能得到改善,后市行情出现回调依旧是介入的好机会。

  但需要注意的是,伴随着期价高企,投资者密切关注旱情同时也不能忽视国家紧缩政策持续带来的压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