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统筹城乡发展 县域经济需金融先行

作者:杨仕省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2-21 15:31:13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 县域经济需金融先行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县乃国之基”,“郡县治、天下安”。  

1219日,由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办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探讨县域经济的发展大计。  

众所周知,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是联结城乡的枢纽;县域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载体。 

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有2800多个县、市,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总额均约占全国的50%左右。但同时,县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考验和挑战,比如说农村金融滞后,城镇化和土地的矛盾,经济发展和环境的矛盾。 

可以说,县域经济的发展决定中国现代化的未来。 

县域金融需先行   

 县域经济一头联着农村,一头联着城市。 

“金融业在哪些地区作用发挥得好,那个地方的经济增长就会更强劲、更稳定。”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推动县域经济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蒋定之指出,今后要大力推进县域金融改革发展,着力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支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 、融资性担保公司。”蒋定之如是描述县域金融未来的发展蓝图。 

目前,县域金融服务覆盖面显著提高。蒋定之为此给出一组数据。到今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县域服务网点将达到13万家左右,县域贷款余额12.3万亿元,占比超过25%;截至20109月末,全国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11.1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22%,涉农贷款增量、增速和占比均高于上年。 

尽管县域金融发展的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但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县域金融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资金供给不足,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金融资源极其匮乏,资金外流现象依然十分严重。”蒋定之说, 下一步重点是要努力将政策落实好,逐步将政策扩展到县域非法人金融机构。  

记者获悉,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县域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出台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定向费用补贴、农村金融业务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蒋定之还透露,“今后五年,将加快构建小额贷款公司、民间互助组织等机构的中央和地方分层监管体制,明确由省或地市人民政府对其承担风险处置责任和实施非审慎监管。” 

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一共有2900多万农村信用社,1066家农村商业银行,212家村镇银行,这就大大提高了县域金融系统的支付效率。  

 “十二五期间,我国可进一步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拓宽社会资金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路径。”在此次高仿论坛上,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金琦称,目前我国县域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够完善,金融机构设置仍不足。  

土地与城乡矛盾   

今年是党中央“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战略的关键一年。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城市强大的资源集聚和吸附效应,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 

县域集中了我国3/4的人口,吸纳了65%的农村劳动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无疑至关重要。 

“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在产业选择上突出本地的优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韩俊如是建议。应该说,县域经济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本单元。近几年来我国粮食实现七连增,农民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增长幅度。 

“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方面有很大潜力,但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的限制,发展付出的成本相比东部城市更大。”四川省旺苍县县委书记邓光志此前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贫困地区,比如招商引资就比发达地区难得多,因此中央应给予“适度政策倾斜”。 

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张国洪则表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围绕高效、生态、优质、安全的要求,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 

“未来一段时间,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韩俊说,在县域经济结构上,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国有经济比重低,国有大中型企业更少。 

农业部的总经济师张玉香则表示,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把农村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张玉香说,这个要顺应产业转移的趋势。 

“积极推进城镇化,调整就业结构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城市化发展,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把劳动力转移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韩俊表示。 

十二五期间我国县域如何变资源优势为区位优势,变区位优势为开发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这几年中央财政在农村投入很多,增长速度很快,但与现在农村人口的规模相比,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还是不够的。“现在中央财政给三农的投入,占整个财政比重是10%,是不高的。”韩俊表示。  

据悉,今年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也就是3926亿元,过去金融危机之前,可能只有2000多亿元左右,其中用在农业和农村的建设上投资,今年是1600亿。农村的基础设施贷款2793亿元,比发改委一年的1600亿预算内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要大。 

“土地政策改革的方向,防止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当中,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韩俊说,城乡统筹、“三农”问题目前的核心还是在土地问题上。 

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且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韩俊建议,农地农用,让这些大公司法人,成为农业的经营主体,把各个农村的农民变成企业的工人,在土地流转方向当中,要确保农民的主导地位。  

“土地收益,城乡共享,要按土地的市场价格对被征地的农民进行补偿。”韩俊认为,这是方向,现在城市房屋拆迁条例明确了,按市场价格来补。记者掌握的情况也是,近年来,农村宅基地的整理在某些地区推动得很快,节约了土地,为城市化发展和建设腾出了空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