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中国市场仍为日资企业首选

作者:王秀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08-12-06 21:53:00

摘要:中国市场仍为日资企业首选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 秀 北京报道

    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也处在下滑的趋势,但日资企业依然看好中国市场。
    据JETRO(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今年三季度完成的对日本上市企业的调查,有两条重要信息均与中国直接有关,一个是来自亚洲、大洋洲的营业利润首次超过美洲,一个是非制造业业绩一跃超过制造业。
    与中国相关的一组数据是,2007年到越南投资的非制造业盈利企业所占的比例不足三成,而制造业的这个比例为77.8%,而到中国投资的非制造业企业纷纷采取措施开拓国内市场、构建服务及销售网络,62.8%的企业实现了盈利。
    在JETRO有关日本企业世界消费市场战略的问卷调查中,今后3年作为最重要销售对象的国家,选择中国的比率最高达52%,其次选择的是美国32%、印度25%、泰国22%、俄罗斯20%。位居前列的国家,包括金砖四国、东盟还有欧美国家,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同时成为重要销售对象。
    在JETRO2008年一季度完成的受日本企业关注度最高的新兴国家排列中,中国第一,越南第二,其次是印度、泰国、俄罗斯、巴西等。
    但今后5-10年内,针对第三国或地区的评价中越南居首位。
    据对分布在东盟国家和东北亚国家、地区日资企业的调查,今后1-2年内,泰国、越南和中国成为前三个首选迁往的国家。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JETRO北京调查部部长清水显司先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时,再次表明日资对中国市场的青睐。
    华夏时报:据您调查,日本在华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有多大?
    清水显司:截止到今年10月份的数据,日资企业的业绩其实比去年还好,但是比年初制定的目标要略低。比如钢铁产品上半年的出口增长很快,下半年才慢下来。因日资企业在华生产的多是高附加值产品,比普通产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小。
    华夏时报:中国是日本企业的重要市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减慢,您对中日贸易的走势怎么看?
    清水显司:2007年开始,中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市场的需求都在大幅度萎缩,放眼世界哪里还有大市场,只有中国。中国的GDP增长速度虽然下降了,但是9%这个数字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起来依然还是很惊人的。加入WTO以后,中国逐渐开放了对非制造业的外资进入限制,引发继制造业之后大批服务类日本企业来中国投资。投资与贸易是相联系的,带来了更多原材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目前日资制造业企业在中国的布局差不多已经完成了。
    至于日本汽车企业,一直在华增加投资,扩大生产线,非常看好中国的未来。美国市场已经成熟稳定,美国人没钱时就没有办法换新车,消费趋向保守。全世界市场都不好,但中国市场还是增长的,虽然据中国方面统计,近期汽车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日资企业信心的根本在于中国人的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华夏时报:日资企业做了哪些调整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呢?
    清水显司:各企业正在制定明年的战略,具体调整还没显示出来,但这种调整一般来说预计会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改良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尽量减少浪费;一个是找有需求的市场。美国市场消费能力减弱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很大,可以在沿海、中部、西部、东北部不同的区域开拓销售。鉴于外部市场严峻,所以出口产品企业明年的调整力度会比较大。
    华夏时报:对于中国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日资企业反响如何?
    清水显司:企业欢迎政府的经济振兴方案,这对日资企业也是个好机会,如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化学、钢铁、水泥类生产企业都感到很兴奋。
    华夏时报:鉴于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现在外资有一股潮流就是将投资转向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现在比较集中的选择看来是越南,您怎样看这种潮流?对日本企业而言,对中国和越南是如何分别定位的呢?
    清水显司:对日本企业来说,中国是主要的生产基地和市场,日本在中国投资生产的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中国完善的产业链是目前越南无法取代的。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低一些,但是基础水平不高,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目前日资企业中很少有完全关闭中国工厂,而转移到越南的例子。只有一些在中国生产不划算的产品如零部件等迁移到越南,但是不多。
    中国的吸引力在于国内市场,越南则被视为通用产品的出口产地。据我们最近一次实施的亚洲日资企业经营情况调查表明,中国和印度均被视为面向国内市场的通用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基地。泰国兼具国内市场和出口基地的双重吸引力。马来西亚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基地。而越南的定位则是面向第三国的廉价通用产品的出口生产基地。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