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化运作为五常大米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叶青 北京报道
为了进一步提升五常大米品牌知名度,强化消费者对五常大米的的正确认识,保护当地稻米加工企业的利益,11月7日,由黑龙江省五常市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五常大米品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地处北经44度零4分至45度26分和东经126度33分至128度14分之间,市域面积7512平方公里,人口103万,自然资源呈“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分布,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十大先进县,全国水稻五强县之一,被誉为“中国米香之都”、“张广财岭下的水稻王国”。
近年来,五常市把保证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水稻生产的出发点,在水稻产量和生产价值上实现了突破。2010年,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180万亩,水稻总产量25亿斤,平均单产692公斤,商品稻谷21亿斤,水稻总产值突破50亿元。水稻面积和水稻商品量两项指标在全国县级单位中名列第一。截至目前,最具盛名的稻花香系列品种,已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80%。已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水稻面积150万亩,有机水稻基地认证面积11万亩。
在生产方面,东方粮油集团作为五常市政府唯一的战略合作伙伴,公司已经确立了以农业科研、种植基地、加工园区、产品营销、物流配送等五大业务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公司未来发展目标是用五年时间,在黑龙江省五常市建设大型水稻精深加工园区,其水稻种植面积力争达100万亩,达到百万吨的经营量。同时,依托锦州港,肇源物流园区共同建立粮油运输、储存、销售为一体的贸易平台,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东方粮油集团在五常市建立了优良水稻种植基地,通过订单化的生产模式,通过与五常市各合作社签订以“稻花香”为核心品种的生产订单总共44万亩,其中有4万亩是有机种植基地。公司拥有瑞士布勒、日本佐竹各一条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年加工水稻30万吨。规划在二年内建设米糠油,米糠蛋白,膨化米糠,生物质发电,全产业链的,低碳环保的、年加工水稻60万吨的现代化园区。同时,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体系”、“环境管理体系”三位一体的认证体系。
在质量监管方面,各企业对绿色、有机水稻生产进行全程监控。加强对基地农户的培训、指导,保证基地农户按照标准化生产体系生产。建立电码防伪系统,消费者通过电话查询鉴定五常大米真伪。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试点,对每个农户、每个地块,在生产、加工、销售全程建立规范化档案,实行电子信息化管理,消费者通过网络或者电话查询,追溯产品质量。
五常市现有大米加工企业200多家,有国内先进大中型加工设备100多套。各企业已经具备加工精度、各类包装规格的大米能力。其中绿色、有机食品大米加工企业达到56个。在五常众多知名龙头企业带动下,五常市的稻米产业初步形成了“市场+龙头+基地+农户”产业化生产模式,订单面积达到90%以上。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