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解红楼梦:失败的管理让贾府走向败落

作者:李光斗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1-26 19:49:27

摘要:商解红楼梦:失败的管理让贾府走向败落

李光斗

   曹雪芹为我们描述的红楼梦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关系社会,始终靠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贾府是因为管理上的失败最终导致经济和政治上的双输。贾府的制度管理存在着天然的重大缺陷。
组织管理失败 内耗严重
    贾氏企业虽然庞大,却一直没有建立起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王夫人、邢夫人、赵姨娘之间基本就是平行管理,导致彼此之间,为了争权夺利矛盾越积越深。下人之间,也是明枪暗箭互射,谁的主子厉害谁的下人也牛气冲天。
    本来一个家族的大权应当由长子来掌,但由于贾母不喜欢贾赦,再加上贾赦、邢夫人的势力没有贾政、王夫人的势力大,荣国府的大权就由贾政一手来支撑着。
    在贾氏集团,如果说贾母是董事长,王夫人就是总经理。贾母口才好,喜欢讲也喜欢听别人讲段子,很能活跃气氛,她特看不起王夫人笨嘴笨舌的。王夫人平时沉默寡言,但在权力的争夺上,也是煞费苦心,抄检大观园就是她演的重头戏。
    抄检大观园这么大的事,王夫人事前既不请示贾母,事后也不向贾母汇报。她就是要借这件事扳倒贾母。为了争权忙得不可开交,谁还有心思去管理企业?权力管理的失败,导致明枪暗箭互射,两败俱伤,谁也不是赢家!
财务管理失控 坐吃山空
    聚财难,守财更难,财务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然而贾府的财务管理却一塌糊涂,生财无路、聚财无方、用财无度,最终坐吃山空。
    贾府特别好面子、讲排场、摆架子。这在秦可卿的丧事与元妃的省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宁国府为秦可聊办丧事,贾珍给王熙凤开出了上不封顶的现金支票:“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
    贾珍大开绿灯,王熙凤自然大手大脚,买张棺材板就花去一千两银子,单和尚、道士就请了三百零七人,做了七七四十九天法事。出殡时浩浩荡荡,头尾相顾有三四里远。
    荣国府的排场更大,为迎元妃省亲,贾府更是大兴土木,请来能工巧匠,建成了“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加速了贾府的衰败。实际上贾府上下也明白“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秦可卿发丧、元妃省亲,这一丧一喜,一白一红,如同两双大手,掏空了贾府的财力物力。
    事前无预算,事中无控制,事后无考核,这样一来的财务管理,自然为贪污打开了方便之门。
思想管理失招 享乐主义流行
    贾府的领袖贾母是个典型的享乐主义者,即便儿孙不成器,只要他们不来搅扰她的享乐,她也不管不问。贾母的八十寿辰,正日子是八月初三,从七月二十八就开始在荣、宁两府大摆筵宴,直到八月初五,整整七天。热闹豪华,显示了这位太夫人的尊荣,让现代大款们也叹为观止。
    贾母饮食排场之大,比皇宫还奢侈,简直成了满汉全席。难怪薛姨妈都说“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虽然说贾家不是直接被吃败的,但风气已经被吃坏了。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曾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贾府就是从“破窗”到“破门”,最后到“破房”,遮不住天上雨,挡不住外边风,最后大厦轰然倒塌。
    按照曹雪芹的原意,《红楼梦》是一部大败局,贾府的最后结局是:“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