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才是稳定资本市场的主体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范晓曼 上海报道
“这12年来,公募基金的作用很大,它不仅仅是量上的积累。”甚至于对私募的出现,申万巴黎基金公司董事长姜国芳认为,这是在公募作用下的一种分流,如果没有之前公募的积淀,私募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品牌和市场。
姜国芳表示,现在的投资者不是很成熟,所以更需要正向引导,私募可以适当放松,但主导一定是公募,从行业的稳定上来说,要在投资者心目中形成一定地位。
他跟记者形容说,公募似是“党员”,投资者之所以接受一些领袖级的私募,是因为你曾经为国家战斗过,所以投资者相信你,才有接受的可能,否则谁能相信“草台班子”?
所以对于公募与私募的现状,他所期待的是,最好是正相关地发展。但私募这两年的风起云涌,让更多的投资者看到了绝对收益的诱惑,而公募基金的规模却在下降,从之前的机构投资者占比25%掉到了现在的10%左右,这样的状况是不理想的,有着发行节奏快的原因,也有市场的原因。
既然有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分,公募和私募还是有区别的,同时也是有益的补充,只是组织形式不同,但管理的形式一定要有,不能放任到没有管理,既然把它看成是一股力量,就可以纳入进来管理但可以灵活放松。
“我认为,申万巴黎还是一直注重抓发展、抓治理,坚持一个文化和方向,要披露行业中的问题和不道德的现象。”聊到很多高管现在有些心灰意冷的现象,姜国芳虽然语速平稳,但记者看得出来他需要更多的理解、宽容和支持,他认为,行业未来的前景是很好很巨大的,但又有很多先决条件,比如要有相对比较平稳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必须拥有一批很专业和理性的职业人士、加大对投资者的教育。
人物简介
姜国芳,申万巴黎基金董事长,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经济师,上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历任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科长、处长,上海申银证券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裁,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申银万国(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开拓者之一。
人物声音
“私募追求的是绝对利润,它靠什么来拿绝对收益,所以在监管上一定要严格、有序,金融行业需要所有参与到资本市场的机构要有序和理性,假如都立足于自身的回报率高,迟早一天这个行业会出现问题,盘子越大越有风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