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社会关爱比什么都重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雍君 湖南 上海报道
10月31日,远大空调总裁张跃在2010第四届中国CEO高峰论坛上获评“中国CEO公益榜样”。
组委会给出如下获奖理由:“他和他所领导的企业,恪守‘不污染环境、不剽窃技术、不偷税、不行贿,没有昧良心行为’等‘七不一没’有理念,把道德看得比生存更重要、把责任看得比发展更重要、把环保看得比赢利更重要、把节能看得比销售更重要。”
“在人际关系淡漠、经济生态失衡、金钱影响万物的时代,他一直以创造客户价值为核心,善待员工,不亏待合作者,诚心扶助饥寒群体,把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张跃还是那个特立独行的张跃,但远大已不仅仅是一家大家熟悉的中央空调企业,远大空气净化机、远大可持续建筑等新产品今年在世博远大馆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张跃更将这些视为远大的未来。除了给中国企业家树立一个经营中道德至上的标杆,张跃近年来致力践行节能减碳的努力同样引人瞩目。日前,本报记者就“企业家的减碳责任”对张跃进行了专访。
节能减排是个哲学问题
Q:张总一直在致力做节能减排的践行者,请问您怎么看待节能减排的现状?
A:从政策到技术到观念,我都是比较全的。我要解决的是本质性问题。节能减排是一个非常哲学的问题,怎么样把人们从利益中间从习惯中间拉出来,是件非常难的事。
如果不在技术上做到最好,不在政策上做到最好,不在唤醒民众意识上做到最好,节能减排是没有前途的。
越说减排,排放越多。上世纪90年代初COP1会议那时候排放量是200亿吨,现在到了300多亿吨了。照现状发展下去,峰值有可能达到500亿吨到600亿吨。一旦到达拐点,气温升高,地球上永久冻土里的甲烷会释放出来,可能会出现洋流紊乱和水灾、风灾、山洪等等气候和地质灾难现象。问题很严重,再不重视,地球怎么办?
Q:那人们该如何行动?
A:气候问题是穷人和富人都同样要面临的问题,你有钱也躲不了。
主流人群,富人、政治家这些掌握财富掌握权力的人,应该优先来关注这个问题,优先来关注如何防止这些灾害。
墨西哥的坎昆会议我们会做一个这样的展览,我们想敲这个警钟,来影响那些政治家、专家、媒体人士,发挥他们的影响力。
让人们切切实实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迫切性,意识到不是做多做少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做,不折不扣去做的问题。而且应该是从技术层面、政策层面、观念等全方面进行变革。
Q:有一种担心认为节能减排会影响GDP的增长?
A:节能减排和气候变化问题一定要优先于GDP的增长。如果以增长作为目标,必然就会导致排放的增长,这是一个节能减排的悖论。
要提倡的应该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环境,一种可持续的生活。要处理好增长和环境保护关系的问题,如果以增长作为优先目标,环境保护就没有机会。
节能减排不会降低
我们的生活质量
Q:节能减排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
A:不要认为节能减排会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恰恰相反,节能减排会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位。
甘地50年前说过,地球可以满足我们人类所有的需要,但不能满足我们所有的欲望,欲望是不能被满足的。
把那些奢侈的东西丢掉,把那些多余的东西丢掉。节能减排不会让你钱更多,钱多往往意味着浪费更多,但会让我们的生活质量更高。
我们远大馆的餐厅,每张桌子都有“节约光荣”的牌子,服务员会要求客人把饭菜吃完别浪费,你在远大城餐厅也应该看到没有浪费的。我们卫生间没有摆放洗手液而是放了肥皂,因为肥皂对地球更环保。我们远大空调进口铜管组件的木包装箱,都被我们用来打造成办公桌等家具。
有人说我是环保卫士,从本质上说我其实是一个自私的人,我希望我现在享受到的我的子孙也能够享受到。
人人都可以为
节能减排做贡献
Q:人们该怎么去改变一些生活习惯来帮助解决气候问题?
A:今年已经敲了一次警钟了,2万多起地质灾害,多少人命的消失。这种二氧化碳指数的增长,几年叠加一倍,后果很严重很可怕。
人人都可以为节能减排做贡献,为什么不能住小一点的房子,把房子做好隔热,少用一点冷气;车子开小一点;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旅行,尤其是空中飞行。
收起那些不必要的虚弱心,虚荣心是一个很大的祸害。回归生活本质,生活怎么样快乐就怎么生活,不要跟人去比。
Q:请张总再回答我一个关于远大的问题,远大是一个伟大的公司或者说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吗?
A:其实我们怎么样不重要,要把我们已经有的技术和市场机会做好,要做到极致。如果做到了极致,我们对人类贡献就非常大。
用伟大或者别的词来形容,是有点空。我们差不多10年前树立了一个目标,为人类减少15%的温室气体排放。现在我有把握肯定能实现,通过我们直接的力量就可以做到。
我们现在有一种工厂化的可持续建筑,这个可持续建筑如果大规模的推广,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球10%的市场。光这一项,带来的减排效应就非常大。
再加上我们的其他的节能设备,以及我们有可能进入的能源服务领域。10年,也许不用10年,我们一家企业就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减排成果。
我们远大每一个员工每一天这么辛苦,这么干劲冲天,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个理想。
至于我个人的作用,就是到处去说,包括上午在会上演讲,现在跟你说,就是希望通过我个人的知识和个人理念的传播,去影响专家学者、媒体甚至政府决策者,希望能够有所转变,转到正确的方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