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的记忆汇总 60年前的士兵突击

作者:张光茫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0-29 21:50:25

摘要:2010年,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1950年的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后的第一场战役在北镇打响,标志着志愿军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开始。

朝鲜战争的记忆汇总 60年前的士兵突击

张光茫

   2010年,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1950年的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后的第一场战役在北镇打响,标志着志愿军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开始。
    60年一甲子,人们并没有将那段历史忘掉。10月25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这是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团结战斗的伟大胜利,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胜利。”
    然而,关于那场战争,我们所知道的总是不够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鲜战争越来越沉入历史,也回归到历史。在中朝两国一系列官方纪念活动之外,国内出版界也推出了许多有关朝鲜战争的图书,让我们走进这些图书,一起回望60年前的那场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殊死战争。

1950年代的士兵突击
作品:《朝鲜战争》
    “士兵,战争中最普通、最重要、最大数量的人,他们成为我写作《朝鲜战争》的唯一动因。”
    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谈到创作初衷之时如此表示。他的这部《朝鲜战争》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经典。“不仅生动记述了这场战争的历史,而且还深刻地重温了战争中一个民族不屈的精神。”从事文化工作的肖先生表示。
    朝鲜战争是一场布满迷局的战争:美国,作为头号军事强国与最发达的经济强国,几乎没有人怀疑,这个国家和这支军队将在战争中必胜;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物质匮乏,装备落后,少有重武器,但中国打出了尊严与和平。朝鲜战争又是一场充满现实感的战争,60年来,朝美“战争”从未结束,更多的政治力量不断卷入,如今的朝鲜半岛局势,似乎在60年前的那场战争中就已埋下伏笔。
    无论战争背后的动因如何复杂,成王败寇,战争直接需要的是生命。王树增用详实的资料,对人物形象进行艰苦的构思与创新。临危受命的彭德怀,是怎样跨过鸭绿江的呢?书中写道:“彭德怀刚到达安东就问:‘金首相现在在什么地方?’当时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的朝鲜人朴一禹答:‘美国人的情报很灵,金首相需要不断地改变位置,我也说不准他现在到底在什么位置。’彭德怀说:‘我们去找他,现在就走。’”于是,这位中国著名的将军,几十万志愿大军的统帅,就这样出发了。彭德怀把他的指挥部全部甩在身后,让他们按部就班地前进,而他自己仅带着一名参谋、几名警卫员和一部电台进入了朝鲜。
    至于美军统帅麦克阿瑟,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王树增写道:“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成立的那天,在地球的另一边,杜鲁门正派人到市场上寻找一种叫做布隆的糖果。为了这种小小的糖果,他甚至征求了过去在麦克阿瑟将军身边工作过的人的意见,得知这种糖果确实是麦克阿瑟和夫人最喜欢吃的,并且这种糖果在东京街头根本买不到的时候,杜鲁门才放下心来。”即将飞往威克岛去会见麦克阿瑟的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什么要煞费心思去寻找麦克阿瑟喜欢吃的一种糖果呢?原来,那位平素桀骜不驯的美国将军,已经预言对朝鲜的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关于朝鲜战争的胜负,王树增表示,尽管从地理上看战争结束在它爆发的起点上,就像一些人说的可谓平局。但是,这一结果是在交战双方于军事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取得的。因此,中美两军军事将领的话可以视为战争胜负的评断。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字后,美国国防部长马歇尔将军曾这样说:“神话已经破灭,美国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一个强国。”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这一战略使我们在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而彭德怀说:“在3年激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工业强国的第一流军队被限制在他们原来发动侵略的地方,不仅不能越雷池一步,而且陷入日益不利的困境。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国际意义的教训。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最寒冷的冬天
作品:《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与王树增的《朝鲜战争》有所不同,著名战地新闻记者大卫·哈伯斯塔姆的《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则给我们提供了对于朝鲜战争的另一视角。
    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价:“大卫·哈伯斯塔姆以无尽的愤慨和惊人的智慧,让我们重温了二战尘埃落定之后那场似乎遥不可及、让人无法理解的冲突。他笔下的惨烈,再次为我们敲响了战争的警钟。”
    在硝烟弥漫的20世纪,为什么唯独朝鲜战争让美国人不忍言说却又无法遗忘?哈伯斯塔姆访问了100多位散布美国各个角落的朝鲜战争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是很残酷的,哈伯斯塔姆为我们描绘和剖析了二战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并从独特的角度,得出了关乎历史和未来的一系列发人深思的新结论。
    在书中,除了目不暇接的血与火,更多的是对历史来龙去脉的追问。朝鲜半岛的祸根,早在日本殖民时代就已种下,由于价值取向不同,朝鲜精英形成多方派系,而美苏两国出于全球战略考量,各有扶持,朝鲜半岛从而就有了三八线。试问:没有三八线,何来朝鲜问题?正如朝鲜谚语所说:“群鲸相争,殃及小虾。”哈伯斯塔姆没有止步于此。要不是金日成“想用刺刀碰一碰南方的土地”,冷战何以变成热战?要不是李承晚军的不堪一击,美国何以犯险进入半岛?要不是麦克阿瑟的狂妄与误判,中国志愿军怎会跨过鸭绿江?
    书中写道,美国发动朝鲜战争,根本没有想到中国会干预。麦克阿瑟认为,没有制空权的中国人若参战,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杀戮对象。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表现,彻底地摧毁了美国人的傲慢。这对美国并非坏事。
    正是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教训,美国此后再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这对美国和世界来说,都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好多美国人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感到自豪,但他们往往忘记美国人民为此付出的代价,以及其他国家为此付出的代价。二战以来,美国卷入的战争最多。美国政府说这是为了保卫美国的自由和利益。其实美国是真正的地大物博,资源非常丰富,美国人不需要去与别人争抢资源,他们自己的资源就可以让美国人过得很好。《最寒冷的冬天》及其作者的反思,也是基于这一点。希望美国政府和人民,能重新回到美国先民到美国时的初衷,建立一座让世界仰止的国度,而不是到处杀伐的国家。如果能那样,则是美国人民的福祉,也将是世界的福祉。
最灿烂的笑容
作品:《决战朝鲜》
    所有书籍中最具历史参考价值的莫过于作家李峰的《决战朝鲜》。从出版至今,畅销几十万册,成为迄今为止同类型题材作品的扛鼎之作。它以恢宏的气势、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全过程,让人遥想曾经铁血时代志愿军将士的风采。
    在书中,李峰将写作背景,从朝鲜战争延伸到二战结束初期,给我们解读抗美援朝,提供了一个响亮的回答。要真正理解朝鲜战争,我们就必须清楚这场战争决不是一场因美国入侵朝鲜,最终逼迫中国出兵援朝的孤立战争。在中国出兵朝鲜之前,美机就已多次轰炸我东北安东等边境城市,而南韩6师7团,惟一一支进攻到中朝界河鸭绿江的韩国部队,竟在美国顾问弗莱明指挥下,向我国领土疯狂射击。
    这样,美国以干涉朝鲜为契机,在中朝边境,其军事力量已严重威胁中国当时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同时又以朝鲜战争为借口直接武装侵占台湾,用枪口对准了中国最富庶的华东六省。美国人已经把刀架在了中国人的脖子上,中国人民除了奋起迎战、出兵朝鲜,还能干什么呢?所以,战史学家徐焰如此评价朝鲜战争的性质:“这场战争虽然是一场履行国际义务和保卫我国安全的卫国战争,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战争又是国内革命战争的延续,主要表现为作战对象,仍是长期与中国人民为敌,并侵占中国领土的帝国主义者。”
    《决战朝鲜》令人信服地再现了我志愿军越战越强的真实面貌。作品充分展示了我军在严酷的战争条件下,如何开始以初步现代化的战区后勤方式,取代“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的原始后勤方式;如何从无到有,3年间在长空中搏杀出一支实力位居世界第三的空军;如何在战争中发展起一支强大的炮兵;我军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各个现代化技术兵种,又是如何在战争中取得极大发展的。
    《决战朝鲜》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是对于当今中国和未来时代的深情寄托。和平不是靠退让得到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又循着八国联军的惯性思维,气势汹汹地兵临中国门口。但是,这一次他们遇到的不是只会点头哈腰、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中国人,而是毫不畏惧,敢于用“大炮、机关枪去辩论”的新中国人。新中国赢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顺手也把绞索般的各类不平等条约付之一炬,和平的阳光,第一次照在中国人灿烂的笑脸上。
信仰与责任由此而生
作品:《从鸭绿江到三八线》、
《四十军在朝鲜:抗美援朝战争纪实》
    事实上,除了上面提到的著作之外,还有两部作品同样值得关注:《从鸭绿江到三八线》和《四十军在朝鲜:抗美援朝战争纪实》。
    《从鸭绿江到三八线》是一本关于朝鲜战争的书,虽然出自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丁伟之手,却是一部面向大众读者的历史记录。作者以战争双方历史档案和官方著作为基本依据,辅以私人回忆,勾勒出曾经的历史画卷。它既是一部严谨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作,又是一部教育性、可读性很好的通俗读物。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被限制在他们原来发动侵略的地方,不仅不能越雷池一步,而且陷入日益被动的困境,被迫进行停战谈判,签订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书中有很多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主要战役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在宏观上把握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同时,又会被“最可爱的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所震撼。
    《四十军在朝鲜:抗美援朝战争纪实》的作者李英,作为四十军中的一员,对此感到欣慰和自豪,并竭尽全力,真实地反映四十军传统的品格特征,让它闪烁光芒,昭示后人。四十军受命于危难之时,在先期入朝作战的四个兄弟军中,是唯一没有经过和平整训,直接从国内战争转入朝鲜战争的先锋部队。出国最早,首当其冲。于1950年10月25日早晨在云山和两水洞与敌人遭遇,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枪。接着,会战温井,回师楚山,基本上歼灭了南朝鲜第六师和第八师的两个营。受到志愿军首长的通电表扬。而后,为配合兄弟部队围歼云山和西线之敌,直插宁边。南进途中又重创南八师和美二十四师,把敌军驱赶到清川江以南。 
    通过对以上书籍的解读,我们60年后再来看这场战争,结论应该更加客观、公正。不管站在什么立场上看朝鲜战争,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朝鲜战争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站起来了!”这对于我们来言,或许是最重要的选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