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福布斯》:区域竞争力长三角领跑 京津冀下滑

作者:张汉澍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0-14 16:29:37

摘要:当前中国城市的竞争力正从以往的“规模增长”向“品质提升”方向转变,转型成为了城市提升竞争力重要砝码。

 本报记者 张汉澍 杭州报道 

10月12日,由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选的“2010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单”在浙江杭州揭晓。 

广州借力2010亚运会,在2009年GDP的增速达到11.5%,今年上半年更是高达13.6%,一举摘得中国最佳商业城市的桂冠。上海则是由于企业经营成本的相对攀升,超越北京成为中国大陆经营成本最高的城市,在竞争力上有所下降,屈居第二。 

排名前10名的城市依次为:广州、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北京、无锡、宁波、南京、天津。 

《福布斯》中文版执行主编、制榜人刘瑞明在解读榜单时表示,从区域竞争力层面而言,长三角地区领跑全国,长三角地区城市在前十名中独揽6席,在前100强中共有33个城市上榜,占据了最多席位。其中,江苏17个、浙江15个。 

而区域合作表现欠佳的环渤海地区,城市群竞争力则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京津冀区域入选城市只有7个,除北京和天津以外,河北诸市的竞争力均呈相对下降的趋势。” 刘瑞明指出。 

长三角城市群转型提速 

从《福布斯》的角度来看,当前中国城市的竞争力正从以往的“规模增长”向“品质提升”方向转变,转型成为了城市提升竞争力重要砝码。 

苏州市通过鼓励创业、减税等措施大幅降低经营成本、大量引进中高端人才改善产业结构,致力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力压首都北京位居榜单第五位。同列榜单前10位的,还有长三角地区的杭州、无锡、宁波、南京等地。 

无锡市副市长方伟向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媒体表示,无锡的人均GDP在2009年已经突破了1200美元,按照这个数据的衡量,我们经历了工业化的中后期。但是无锡的土地非常少,人口密度多,我们算过一笔账,如果按照原来的发展模式,整个无锡土地的使用大概就是10年左右,10年以后干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从05年开始讨论,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放弃原有的发展路径。 

“同时因为座落在太湖的北侧,无锡对太湖负有责任,环境压力很大。因此对高耗能的企业和产业,我们要强迫他们转型、搬迁和升级。但这样会对我们的GDP会造成影响,无锡在2008年的时候率先全面取消对GDP的考核,包括进出口也取消GDP的考核,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引进高科技人才的工作中去,只有这样可能对城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方伟说。 

在杭州市副市长陈小平看来,杭州“没有港口资源,没有地矿资源,也没有政策倾斜的优势。”对于上榜,陈小平认为杭州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环境,因此政府把杭州建设为宜居城市作为首要任务。 

“环境比GDP更加重要,杭州目前正以服务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郊区经济等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变。” 陈小平说。 

对于长三角城市群在区域竞争力上的凸显,《福布斯》中文版执行主编刘瑞明表示:“经历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转型与升级成为大多数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所带来的协同效应也开始显现。” 

县级市或将成下个增长热点 

从《福布斯》的榜单上看,行政级别对于商业城市发展的作用趋弱。东部发达地区县级城市消费力和经济活力方面均表现突出。 

 “行政区划在商业竞争中的意义已经被消解。”《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周健工对小城市的发展颇为看好。他认为,扩权强县乃至强镇带给小城市发展带来更多动力。在中国大城市遇到了交通拥堵、房价及成本高、生活质量下降、发展动力不足等结构性问题时,小城市有可能凭借灵活的政策、创新的氛围、高品质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吸引人才创业定居。 

支持这一观点的还有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刘云华。“长三角许多大都市在城市现代化建设方面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现在,这些城市将面临‘大都市病’、高地价、未来土体使用、人口集中引发的社会变迁的问题。” 

刘云华向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几家媒体表示,“大都市病”包括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还有高房价、失业和犯罪等问题。今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时就指出城市群城市化里面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形成城市间优势互补的空间结构,这样分散人口,避免出现大都市过度膨胀,引起“大都市病”的问题。 

除了能规避如上海、北京等“大都市病”的困扰,小城市在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也非常抢眼。在《福布斯》榜单中“创新指数”这一指标中,县级市占据前10强中的3席,分别是吴江(第5)、昆山(第8)和常熟(第9)。 

《福布斯》中文版副主编康健表示,中国城市化的重心正逐渐下移,县级城市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下一个增长热点。未来的城市竞争,民营经济活力、创新能力将是关键。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