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说各级政府 兖矿欲正名煤制油项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郑 重 见习记者 崔晓莉 山东报道
继在上海成立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日前,山东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兖矿集团)斥巨资在新疆上马煤化工项目,其中包含产能300万-500万吨的煤制油。
而在11月19日召开的山东省煤炭经济运行工作会议上,兖矿集团在其汇报材料中明确表示,将继续推进其在陕西榆林地区的100万吨煤制油项目。
由此看来,兖矿集团的煤制油项目在被国家发改委叫停之后,仍在逆势推进。
逆势上马煤制油
11月18日,兖矿新疆能化公司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在乌鲁木齐甘泉堡工业区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兖矿集团将斥资40亿元。
根据兖矿集团与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的框架协议,兖矿集团将在“十一五”期间投资50亿-70亿元,形成煤炭产能500万-1000万吨,并建设煤化工生产装置;“十二五”期间,投资350亿-500亿元,煤制油产能300万-500万吨。
“像这么大的项目,肯定是以煤制油为主,否则没必要投入这么大。”上述的兖矿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新疆的60万吨醇氨联产项目原本首期即包含着100万吨的煤制油,但因未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而暂停。
而兖矿集团副主席、总经理王信在接受新疆媒体采访时,也直言不讳:“兖矿集团来新疆就是奔着煤化工来的。”
11月19日,在山东省煤炭经济运行工作会议上,兖矿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汇报中表示,兖矿集团将继续推进其在陕西榆林地区的100万吨煤制油项目。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些项目,兖矿集团还将利用其上市公司兖州煤业平台,实施产业发展与资本融合。
与此同时,兖矿集团在技术方面也一直在为其煤制油项目获批做铺垫。
据了解,11月中旬,兖矿集团总投资2.4亿元的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上海浦东高科技园挂牌,该实验室以煤液化及煤化工技术的基础和应用及工业实验验证、放大与运行示范为研究方向。据上述内部人士透露,该实验室“一个核心技术人员的年薪就高达100万元”。
不过,此时兖矿启动新疆项目则有逆势上马之嫌。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明令禁止除神华集团两个项目外其他煤制油项目继续实施。
而且兖矿集团于2006年2月在陕西榆林启动的煤制油项目,原定于今年8月投产,但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至今仍未投产。
那么,兖矿集团为什么仍在持续推进煤制油项目呢?当本报记者致电兖矿集团新闻宣传部,欲就以上问题采访该集团领导,但被婉言拒绝。
被指挑战国家政策
对于兖矿集团持续推进煤制油项目,一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如是说:“这不是挑战国家政策吗?”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凤起介绍:“为什么国家发改委要叫停煤制油?就是想让神华一家先做试验,等试验成功了再推广。如果大家都一窝蜂上马煤制油,都去做试验,一旦不成功,损失就非常大。”
而目前神华集团的示范项目并未投产,也就谈不上成功与否。
《通知》中明确规定,对确定可以继续的示范工程项目,具备核准条件,由省级发展改革委上报国家能源局,经国家能源局审查报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查,如可行需报请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而“确定可以继续的示范工程项目”,只有神华集团的两个项目,兖矿集团不在其列。
除了违反禁令上马新疆煤制油项目外,兖矿集团在上海成立的实验室也被指有挑战国家政策的嫌疑。
据兖矿集团新闻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兖矿集团对于《通知》的理解是,由于煤制油项目投资巨大,国家发改委是为了防止技术并不成熟的企业一哄而上,是对煤制油产业的保护。最终项目能否上马的关键还是在于技术、市场和环境治理三大变因。
据兖矿集团上述内部人士透露,该集团董事局主席耿加怀,以及总经理王信,近日正在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奔走,欲就新疆煤制油项目取得政府批文。“不‘跑’不行啊,这关系到我们兖矿未来的发展。” 一内部人士说。
据上述业内人士分析,兖矿集团目前“跑批文”的关键筹码是其技术。兖矿集团的煤制油技术已经于2007年通过了中试。
但据专家分析,中试距离大规模投产还有一定距离。上述兖矿内部人士也坦言,当1万吨的中试规模扩大到100倍时,生产过程中的瑕疵会放大,设备的不稳定性也将会放大,同时,成本也会放大。
事实上,神化集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煤制油项目,即因存在技术难关而一再延期投产。一位接近神华的权威人士透露,这一项目目前仍在调试中,“这本身就是个新东西,原来只在实验室里成功过,如今要放大这么多倍,遇到问题是很正常的”。
同时,巨大的投资、国际市场不断下跌的油价,以及环境治理等问题都将成为兖矿集团“跑批文”过程中的障碍。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