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缺什么

作者:李 蕾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9-03 19:35:51

摘要:中国电影缺什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蕾 北京报道

   在好莱坞电影面前,中国电影一向屡战屡败,这不能全怪中国电影人们,因为中国电影人总是以好莱坞为目标,而总是不明白,好莱坞的目标,却是全世界,包括中国。
    《盗梦空间》,这部国际口碑远超《阿凡达》的电影,再次和中国导演的作品碰撞,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的电影人们,很可能将再次失语。
好莱坞的法宝
    对于好莱坞电影来说,占领世界,一直都是他们唯一的目标。包括中国,很多国家的电影界都对好莱坞抱有警惕的态度,韩国等国家甚至对好莱坞乃至所有的外国电影都有严格的引进制度,以保护本国的电影产业,但这仍旧无法阻挡好莱坞的脚步。实际上,所有针对好莱坞的地方保护措施,虽然多少都有成效,但基本上改变不了好莱坞一家独大的局面。
    首先,这和好莱坞的电影理念有关。回顾好莱坞电影发展史,很容易发现,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好莱坞建立了很多别人无法比拟的理念和制度。比如专业化,好莱坞电影的专业化显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尽管很多人攻击好莱坞,认为把艺术作品流水线一般生产是对艺术的亵渎,但这些攻击者们仍旧无法敌得过好莱坞的攻势。好莱坞电影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包装、推销、传播等一系列的方法使得它的影响最大化。而这个产业链的第一环节,就是专业化,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商非常专业,从剧本创作到最后的营销都有一整套严格的流程,比如说剧本的创作,他们会有一整个团队去操作,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市场的接受问题,但是一旦定稿,就很难改动。可以说,相对于好莱坞电影的专业制作,大多数好莱坞之外的电影制作者们还停留在手工作坊的阶段。
    其二是类型化,好莱坞的类型电影极度成熟,它也是类型电影的主要发源地,不管是科幻、灾难、动作、言情等等,每一个类型都有大量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后来者只要完全套用就可以保证最基本的市场,倘若再有创新,就自然成为一部好电影。这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也是流水线生产的一个前提条件。
    第三个因素,也是好莱坞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永远都是以市场为唯一标准,好莱坞也只承认这一个标准,其他的一些标准都要为市场让路,所以,好莱坞的电影,永远都站在主流世界的一边,永远都跟在主流价值观的身后。它只表达多数人所喜欢的观点,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在以前,好莱坞电影常常丑化中国,这并非是导演不喜欢中国,也无关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是它的市场主要在欧美,而欧美的观众更喜欢看这些东西。它不会在意中国人怎么看,因为中国并非它的市场。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的崛起和开发,好莱坞已经不得不重视这个庞大的市场,所以他对中国的态度开始转变,开始讨好中国人。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有此遭遇,好莱坞一直都在追随着市场的脚步,永远都在讨好它的观众,这可能是好莱坞电影唯一的价值观。也是好莱坞能够纵横世界各个市场的根本原因。在这个角度上,不管是法国电影、日本电影、还是中国电影,都还差好莱坞很远很远。
全球化的唯一标准
    美国《时代》杂志对《盗梦空间》的评价是:“这是一部用来崇拜而不是珍惜的作品,除了满足一般的观影需求,它更让观众目眩神迷”。
    这个评价在某种程度上说出了好莱坞电影的本质:“满足一般的观影需求。”好莱坞电影所关注的永远都是人类普遍面临的问题,社会的悖论,自然的危机等等,好莱坞在100多年征战世界电影市场的结果,不是它完善的产业链,精准的销售方式,而是它的世界性。好莱坞电影有很多母题,这些母题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全部都是人类所共同具有的问题。比如正义、灾难、拯救、心灵的矛盾、社会压力等等。
    直到现在,好莱坞仍旧一直在努力地去美国化,因为海外票房永远都要比北美票房更多。所以,好莱坞的问题是要让所有人都喜欢,而不是只有美国人喜欢。例子很多,比如环球影片最近的一部由游戏改编而来的大制作电影,这部电影剧情是经典好莱坞式的:邪恶外星人登陆地球并居住在水下。环球的一位高层主管读了剧本之后马上提出了这样一种担心:外星人只威胁美国——这“太美国化”了。因此环球要求编剧们改写剧本。在新的剧本中外星人对整个世界构成了威胁。环球的一位管理人员唐纳·兰利说:“影片故事发生在夏威夷海岸之外。但我们要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让这变成一个全球性题材?
    派拉蒙去年的暑期档大片《特种部队》也曾遭遇同样的问题,派拉蒙的管理人员担心这部电影不能被海外观众接受,它的一位管理人员说:“人们怀疑它是否能在海外热映,因为该剧是美国军事题材电影。”最终,他们的解决办法是,演员阵容采用国际化班底。韩国著名演员李秉宪和南非演员阿诺德·沃斯卢在该片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最终《特种部队》在海外获得了比国内略好的成绩。它的总票房为3.02亿美元,其中海外票房收入为1.52亿美元。仅在韩国一地,这部电影就收入将近1600万美元。
    好莱坞五大电影公司之一的索尼的一位管理人员曾经说:“这是看待电影的全新方式。不是试图让你的观众适应电影,而是让你的电影适应观众。”其实,这也是所有好莱坞电影唯一的标准。
中国电影的软肋
    相比好莱坞,中国电影人显然远远没有这样的认识,中国的电影人一直都在试图将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然而他们的方法完全错了,他们总是试图把中国元素和中国人的价值观介绍给全世界,在电影中拼命表现中国独有的东西,试图让全世界认同中国人的价值观,而不是让中国电影认同全世界人普遍的价值观,这显然是一条南辕北辙的道路,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中国导演们信奉“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殊不知如何让世界人去适应中国电影,明显要比让中国电影适应世界更加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中国导演们必然要在全球化的征程中屡战屡败。
    所以,对于中国电影来说,真正走向世界的唯一道路,就是适应世界,而不是让世界适应中国电影,强调中国独有的元素显然不能让中国电影得到世界观众的认同,中国的电影人必然要改变观念,开始关注全人类共同的命题和价值观。否则,只能在歧途中越走越远,永远都只能在全球化的门外徘徊。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