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规王随 国资委铁腕依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对于刚刚卸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业界称其是“铁腕”;对于继任者王勇,业界称其是“温柔的铁腕”。归根结底,都是铁腕。
王勇与国资委的缘分已久。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王勇便是李荣融的“副将”,协助分管企业领导人员工作,一直任职到2005年。
“之所以让当年决策班子里的人接任,而没有选择外来人,就是考虑到工作和国资改革的传承性。”8月26日,国资委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经过李荣融执政的7年,央企改革的思路已明晰,王勇需要做的是有条不紊地推进,进一步推进央企的兼并重组,同时在全部央企中建立起规范的董事会制度。
“铁腕”传承
在国资委流传着李荣融的两件事。一则是原三九企业集团总裁、党委书记赵新先在被“协助调查”之前,曾找到李荣融,希望能够帮忙通融通融,李荣融只给出了一句回应:“要是有党员与党员的话要说,就在办公室说,没有就算了。”
另一则是李荣融给央企负责人“荐书”。据说在几次央企负责人会议上,李荣融总是“跑题儿”地给大家推荐一本又一本的书,有《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未来企业之路》等等。李希望让面临变革的央企管理者更能理解自己对他们的期许。
这是国资委掌门人管理央企的真实写照。管与不管要把握度,管得多与少也要把握度,管得太多了就成了“婆婆+老板”。很显然,李荣融更愿意下属称呼自己“李老板”。
“铁腕”是李荣融掌管国资的手段,也是其性格的代名词。这位掌握着上万亿元国有资产的“李老板”,正是靠着铁腕,在过去7年里推动了央企一浪高过一浪的重组并购,全面推广薪酬激励,并用几乎“威逼”的手法让央企的老板们签下业绩“军令状”。
而如今铁腕卸任,铁腕之后,是否仍旧是铁腕?
对继任者王勇的评价,国家质检总局一位干部称其并非外表“强势”,属于严谨稳健型的领导,做事踏实,体恤下属,号召力和凝聚力很强。
与王勇共事过的国资委官员也有类似的看法,“记得当年王勇在国资委当副主任的时候,有件跨部委的事情要办,难度非常大,王就是靠着坚忍不拔的韧性办成了,当时大家都竖起大拇指说王勇真行。”
在国资委成立之初的2003年,王勇便是李荣融的得力“副将”。2003年,王勇就任国资委副主任一职,协助分管企业领导人员工作。分管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一局、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二局、党建工作局、培训中心。在这个位置上,他一直任职到2005年。
“王勇调任国资委主任一职,我们觉得是‘专家’主政国资委,比较精通国企管理和国资委改革。”一位央企副总告诉记者。
王志钢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李荣融的业绩是得到中央肯定的,国资改革的大方向不会变。王勇与李荣融一起共事那么长时间,李的工作,王也参与过。而且,现在不像2003年至2006年的时候了,一切都已经基本确定,只需要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
改革继续
李荣融执政7年,央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于变化到底有多大,几组前后对比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2003年李荣融接任之初,世界500强中,央企只有6户,2010年入围的中央企业是30户;当时的196家央企,经过兼并重组,现在仅剩123家;7年中,国有资产从7万亿元增值至20万亿元,央企年上缴利润则翻了5番。
“当年央企的主业一般都有七八个,乱投资的现象非常普遍,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而李荣融要求央企突出主业,把主业限定在3个以内,明确战略目标,向国际先进大企业集团看齐,为央企补了短板,提升了央企的能力。”王志钢说。
一位央企的负责人回忆道,2003年以前,在央企工作就是一张报纸一杯茶,整天混日子,李荣融改变了这一切,他要求央企实行年薪制,实行股权激励,有了压力和引导。
2006年,李荣融就说过这样一句话:“3年之内要做到行业前三名,否则国资委给你们找婆家。”这也让不少央企老板顿感压力倍增,许多央企老总自愿延长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和朝九晚五的作息都变成了“5+2”和“白加黑”。
激发央企活力的还不止这些。从2005年10月起,国资委着手推进中央企业建立董事会试点工作,进一步促进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目前央企董事会试点数量已达32家,这表明国资委正在加快董事会试点改革进程,彻底在央企中打破董事长一把手负责制造成的无法监督和制衡的国企弊端。
国资观察人士称,央企大量引入外部董事,甚至有些外部董事当上了董事长,再加上全球招聘,健全了民主决策程序和科学的管理结构。
通过国资委和李荣融的7年探索,央企改革的思路已明晰: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以股权激励和董事会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就外部而言,央企退出竞争性领域,向产业链上游垄断行业发展,进一步兼并重组。
王勇将沿着此路前行。李荣融承诺,在2010年底,央企减少到100家以内。显然剩下的时间和任务留给了王勇。一位国资系统内部人士说,王勇短期内手头上要办的事情就是国新公司的挂牌,把十几家央企装进去。
另一个留给王勇要做的是央企董事会建设。李荣融曾多次公开表示,将用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全部央企都建立起规范的董事会制度。而到目前为止,还有将近3/4的央企没有建立这项制度。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