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经济涨通胀忧 亚洲经济体开始加息竞赛

作者:作者为空的文章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7-20 10:27:17

摘要:经济涨通胀忧 亚洲经济体开始加息竞赛

  编者按 世界经济的南北两端也正经历着截然不同的冷热。与心忧“二次探底”的美欧国家不同,经济扩张颇为强劲的亚洲似乎正在上演一场加息“竞赛”。

  泰国央行在7月14日宣布把基准利率上调25基点,也是2008金融海啸以来首次加息。此前韩国、印度、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区内经济体也在近期宣布加息,反映出亚洲区内增长速度独领风骚。

  循序渐进 泰国加息调整货币政策

  泰国央行7月14日宣布,从即日起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1.5%。这是该行自去年4月份以来首次上调基准利率,而泰国也成为继印度、马来西亚和韩国后,第4个在7月份宣布加息的亚洲经济体。那么,7月已经俨然成为“亚洲加息月”。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亚洲经济的强劲复苏以及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将会有更多亚洲经济体加入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行列,而加息作为货币刺激政策退出的主要手段,也被市场解读为决策者对未来经济的信心增强。

  泰国央行表示,此次上调基准利率主要是为了缓解和抑制通货膨胀压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并没有对该国经济带来严重损害。该行预计今年泰国经济增速会高于预期,但明年的通胀情况会随经济增长而上升。

  泰国央行表示,泰国经济增长基础已经牢固,现在是该行调整利率政策至正常水平的时机,而此次加息行动是该国利率进入新方向周期的开端。

  泰国央行副行长Bandid N ijathaworn 还表示,央行可能会进一步加息。不过,他拒绝透露进一步加息的具体时间表或加息幅度,同时,他表示,对货币政策进行的任何调整都将是循序渐进的。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亚洲未能完全“脱钩”于欧美国家经济下滑的影响,但是,亚洲经济体的内需增长已经在经济增长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加息作为货币刺激政策的退出手段,在后危机时代,成为了各市场对自身经济展望的一种信心投票。印度、马来西亚和韩国在宣布上调利率当天或后一交易日各主要股指分别上涨了0.99%、0.63%和1.43%。此外,MSCI亚太指数也在过去一个月中上涨了3.18%。

  可见,亚洲区内增长速度是独领风骚,亚洲区成为热钱云集之地。那么,中国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其中GDP半年同比增长为 11.1%,CPI同比升幅则为2.9%。正当中国目前正在争论应否推出另一轮经济刺激措施,以及人民银行应否加息之际,上述两项数据都“恰到好处”。

  此外,新加坡在上周三公布的上半年GDP增幅达到破纪录的18.1%,比中国的成绩更加骄人,亚洲区的新旺发达,无疑会加速区内央行的加息步伐无法停止。那么,热钱的涌入,有助于经济的兴旺繁荣,但也为各国带来连串的宏观政策的挑战。在此种背景下,中国作为亚洲区的龙头,周边国家的加息对其影响又是几何呢?

  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都认为,中国是否加息主要受到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政策的影响,亚洲国家政策的变化实际对中国的影响十分有限,因此,亚洲区加息密集和中国是否加息,两者的关联度甚小。

  提前加息 韩国应对下半年通胀苗头

  继前一天马来西亚央行刚刚宣布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加息之后,9日,韩国央行在例行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至2.25%,为近两年来的首次加息,被认为是韩国正式开始实施退出战略的信号。而这一举动似乎也出乎了多数市场人士的预料。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10月份至2009年2月份,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从5.25%逐渐下调至2%的历史低点、此后,韩国央行连续 16个月将基准利率保持在2%不变。

  而韩国此次宣布加息的决定也是令市场始料不及,之前接受机构调查的15位分析师中,有14位预计韩国央行将维持利率不变。市场原本预计,韩国央行最早也要到下个月才开始加息。鉴于韩国通货膨胀依旧温和,少数分析师甚至还预计,韩国央行到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年初才会收紧货币政策。

  对此韩国央行的解释是,基于对韩国经济形势的综合判断。今年以来,受出口恢复和投资拉动的影响,韩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7.2%,全年增长率预测为5.8%。

  同时,据韩国央行近日发布的“国内外经济动向”对韩国国内经济做出的诊断是,“国内经济景气持续上升,5月份的零售与设备、建设投资均较前月有所增加,6月份的出口增幅巨大。”与经济增长相伴的是物价上涨压力也明显增加。

  据统计,6月份韩国消费者物价同比上涨2.6%,上半年整体物价上涨幅度达2.7%,已超过了韩国央行预计的2.5%的水平。韩国央行在“经济动向”中预测,今年下半年受需求增加的影响物价上涨幅度将继续扩大。因此市场普遍认为,此次韩国央行做出加息决定,实际上是为提前应对下半年有可能出现的通胀压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韩国上半年的通胀率达到2.7%,高出预期值0.2个百分点;韩国全年通胀率预计将达到3%,高出预期值0.4个百分点。韩国央行行长金仲秀指出,韩国明年通胀率或超过3%。

  韩国政府认为,此次加息对于市场不会产生太大冲击。当天韩国股市、汇市的反应也相对平稳。多数专家认为,此次加息对于中线企业和一般家庭会带来利息增加的负担,但从长远看有利于市场稳定和经济的健康成长。市场人士也普遍预测,此次加息只是一个开始,韩国央行将会根据市场动向“分阶段、小幅度”地持续上调基准利率。

  通胀成印度头号议题 再加息可能性大

  日前,消息称印度6月份通货膨胀率继续攀升,已处于两位数的通膨年增率再度攀至10.55%。主要因是成品油价格破解油价困境上涨加剧了本已处于高位的非食品价格的涨势,这进一步巩固了印度央行RBI本月27日的例行集会将再次加息的预期。

  此外,印度政府7月14日还将4月份通货膨胀率向上修正至11.23%,初步数据为9.59%,达19个月新高。此前,印度政府也对2月份和3月份的通货膨胀率进行过类似向上修正。

  7月12日,印度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印度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工厂、公共事业以及矿业产出较去年同期上升11.5%,低于此前经济学家预计的 16.2%,同时也较4月份经调整后16.5%的增速有所放缓。

  据了解,印度最新公布的基准6月份批发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10.55%,高于5月份10.16%的升幅。不过当月升幅低于多位经济学家此前的预估值。巴克莱资本最新研究报告中预计,印度批发价格水平在6月份将达到10.7%,随后逐渐回落,于8月份降至8%;假设今年12月的雨季如期到来,食品价格以及非能源类商品价格届时将出现下降,批发价格水平将会降至6%附近,从而使印度央行获得足够的政策空间,暂停加息进程。

  不过仍有分析人士认为,印度央行在本月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大。在本轮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进程中,印度一直居亚洲前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上周调高了对印度经济的预期,将2010年印度的经济增长预期从8.8%调高至9.4%。因此,尽管经增速有所放缓,但高速增长的经济仍然存在较多的过热迹象。

  就在不久前的7月2日,为了抑制通胀,印度央行已经在市场意料之外加息一次,将反向回购利率从3.75%上调25个基点至4%,将回购利率从 5.25%上调25个基点至5.5%。这是印度央行自今年3月份启动加息进程以来的第三次加息。出乎市场意料。

  频繁加息对经济运行影响弊大于利,不过,印度央行此前曾表态,必要时央行将继续根据物价变动采取进一步措施。并且,对于印度来说,面对数百万人生活在贫穷线之下的,如何抑制持续升温的通膨率因而已成印度政坛的头号议题。因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7月底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虽然印度是亚洲较大的经济体,但是对于中国加息的进程没有实际影响。一位宏观经济研究员表示。因为,从历史上看,中国一般会追随美联储的加息周期。而更重要的是,从6月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采取的措施已见成效,CPI、经济过热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目前来看,加息手段不是必需。

  经济增长强劲 马来西亚意外加息

  亚洲和新兴国家经济领先复苏,货币呈现收紧趋势,7月更是亚洲的加息月,包括印度、韩国等多个亚洲国家采取加息,收紧货币。7月8日晚,马来西亚央行也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2.75%,这次调整是马来西亚今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基准利率。虽然,马来西亚不被认为是“主流”,不过这显示更多的经济体已开始加入退出“刺激政策”的行列。

  此次加息有些突然,之前,市场对其利率决定的看法并不一致。多数分析师都没有预料到这一点。但马来西亚央行在解释加息决策时指出,今年4、5月份,马来西亚国内通货膨胀率小幅上涨。未来几个月,随着国内经济环境持续改善,以及国内受管制商品价格可能被调整,物价将呈逐步攀升态势。

  马来西亚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发布报告认为,2.75%的利率水平与该行对目前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相适应,货币政策将继续服务于经济增长。

  马来西亚央行指出,今年5月该国消费者物价水平同比增高1.6%,为近1年来最大涨幅。同时预计2010年该国通胀率将达2%~2.5%,较 2009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

  今年二季度,在各发达国家经济回暖,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强劲增长的推动下,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然而,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使得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业内专家普遍预计未来全球经济复苏仍将继续,但将面临速度减缓的风险。

  马来西亚央行报告则称,今年第二季度,在工业生产、融资活动、劳动市场和对外贸易持续回暖带动下,马来西亚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尽管未来一段时间内,外部环境可能使经济成长步伐放缓,但随着私人消费和投资及公共支出不断增加,马来西亚国内经济有望延续强劲增长势头。

  截至2010年3月底,马来西亚GDP已同比增长10.1%,为近10年来最大升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曾预测今年和明年马来西亚的经济将分别增长6.7%、5.3%。

  不过渣打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师表示,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确实很强劲,目前利率水平完全合适。不过因受外部环境影响,下半年马来西亚经济增长可能放缓。预计年内其央行很可能保持利率不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加息三次后,马来西亚的基准利率仍然处于较低的历史区间内。相对与IMF预测的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速很可能在 2010年超过6%,创造过去10年来的最高增速,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央行加息也情有可原。

  同为复苏形势良好的中国,货币政策应该如何选择,业内宏观经济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全球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谷底并逐步迈向复苏,各经济体增长步调的差异也日益凸显,其结果就是,处在不同复苏阶段的经济体纷纷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退出策略。尤其,马来西亚是一个较小的经济体,其加息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不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