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语——体悟《平安心语》

作者:作者为空的文章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7-09 20:54:31

摘要:平心而语——体悟《平安心语》

   时至今日,“出书”已不再是神圣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正在以某种相似又不尽相同的方式显露峥嵘,娱乐化生存的现象日趋明显。从一篇博客,到一本著作,再到几本著作轮番轰炸,不知何时内敛、中庸、低调的中国企业家传统渐渐地变了味道。
    而在这众多企业家写就的书籍中,《平安心语》无疑是最“另类”的那一本。拿起《平安心语》,书卷气扑面而来。封面上既没有畅销书上常见的乖张字体,也没有被演绎得烂熟的“企业家式微笑”,有的只是一行不显眼的宋体小字:马明哲著。
    一如书的封面,《平安心语》是一本“老老实实”的书。平安上市,据说诞生了无数的亿万富翁,但如果你只是想从这里酣畅淋漓地吸收那些如何快速上位成为金融高管的秘诀,你注定会失望而还;如果你想获取投资理财、发家致富的门道,那也注定一无所获。马明哲是用他独有的方式,在讲这个企业的管理故事及文化理念。或许,读完这本书,你会对平安发家致富的神话多一些实实在在的理解。
    当然,“老实”的背后,可以看到这个企业领袖的抱负和野心。或者在市场眼里,马明哲始终是一个喜欢追求大格局、谋求大发展、折腾大事情的人。但这本书却是用小文章的方式,让阅读者细细地品味那些被宏大叙事遮蔽的真实故事,那些看似不起眼却有趣味的管理心得。这种以小见大,四两拨千金的方式或可称之为“平心而语”。
    平心而语,源于一种平静的心态。《知“足”常乐》、《海纳百川》得见马明哲之胸怀。22年沧桑巨变,处变局而不惊,执着而坚定。更难得的是在他的观念里,平静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迎接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平心而语,还意味着有一颗平凡心。小到如何保持工作中的良好心态,如何帮助新员工成长,大到如何成就百年基业,形成“拿不走”的核心优势,马明哲在书中隐去成功者的光环,褪去保险业神话缔造者的外衣,与所有阅读这本书的人一起,席地而坐,促膝而谈。言语间是思维与思维的对话,没有过多的润色和夸张。
    古语云:“升高自下,陟遐自迩”,凡事若有所成就,必须踏踏实实。《平安心语》中的许多观点,如“将制度建在流程上”、“如果河上有桥,何必摸着石头过河”、“永远在创业”、“部门经理不是‘二传手’”等等,看似简单无华,却无不来源于许多真真切切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故事和一次次地痛苦的思辨与抉择。《平安心语》似乎从第一页起就在告诉大家,这里不出售那些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的精神兴奋剂,这里有的更多的是平实的例子和质朴的语言,甚至书中许多想法和做法都并无玄妙之处,但它落脚于鲜活真实的故事,植根于挑战面前的不断思索,而它的背后却蕴藏着这位中国金融业传奇人物20多年来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价值判断。
    这不同于很多“领袖”的个人思想,更不同于个人英雄主义的成功传说。马明哲在这本书中想要让读者从每一段故事与感悟中看到一个中国企业的文化,一种力量。这种文化和力量看上去是发散的,它分散在书中四大主题下的每一个角落,却又殊途同归地指向一个交点——当代中国企业人的坚持与追求。平安和马明哲的成功不是用来复制的,《平安心语》也不是通向成功的“灵验咒语”,但中国当代企业面对的许多问题,在书中却都能找到解答。
    读史可以明智,读《平安心语》则可净心。看罢此书,读者不会莫名地亢奋,但却会被书中所写的故事引发思考的愿望:是什么让一家企业永远保持着前进的勇气和动力?是什么让企业多次在危机时刻化险为夷?又是什么让一家企业的员工能够保持如此饱满的工作热情,让员工的血液里都流淌着橙色的基因……而答案就在这些简单、朴实的观念与故事中。
    不可否认,“眼球经济”、“快餐文化”在这个时代甚嚣尘上,值得珍藏着细细品味的东西便愈来愈少。书亦如此,一本好书不应只是街头巷尾的那瓶67度老白干——甘冽、火辣,而更应留下火烧火燎过后的回味悠长。(思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