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变身股份制 四大AMC转型新十年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延拓经年,几易其稿,坊间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下称“AMC”)的转型猜测不断。
此前有消息称,信达股改方案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改制后,信达将由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展。同时,新成立的股份公司可适时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择机在境内外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6月30日,财政部通过其主办的报纸确认了上述消息。另据悉,信达股份公司于2010年6月28日在北京召开创立大会,公司注册资本251亿元人民币,财政部持有100%的股权,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
信达转型方案沿用了中国的特殊制度安排,即财政部设立“共管账户”的方式,期限为10年。同天,中行发公告称将持有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账面值为1600亿元的十年期债券到期后将延期10年。而按照约定,当天本应为东方债债券的到期支付日。
如此巧合的10年,看来,四大AMC又为自己争取到了新一个十年的转型期。
“财政部或将买单的压力推给了下一个十年。”一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
财政部兜底1475亿债务
四大AMC首个转型方案最终还是回到了财政部早期设想的老路上:由财政部作为惟一股东独家发起,然后适时引进战略投资者,择机上市。
因在几家资产管理公司中业绩领先,信达成为国务院批复启动商业化转型的第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09年6月30日,信达资产商业化业务所有者权益251亿元,是10年前国家投入100亿元资本金的2.5倍。
信达试点方案的明确,或将拉开中国东方、长城、华融和信达资产在完成四家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历史使命后,向综合金融服务机构商业化转型跨出的第一步。
但一直以来,AMC转型的难点也主要是政策性业务资产和负债的处置方案。
而此次最新方案就是针对这些政策性资产和负债的解决方法:免除信达公司492亿元政策性再贷款,和收购改制银行剥离不良资产承诺价外的983.22亿元挂账再贷款本金及利息的偿还责任并按最终确认的损失分步核销。
至此,信达借此可抛掉1475亿的债务包袱。而新意在于,将复制工行、农行财务重组的模式,与财政部共设“共管账户”,将信达历史上形成巨额挂账损失剥离至此账户。
但对于“共管账户”的偿还,财政部将账户存续时间初步定为十年。
熟知AMC的业内人士称,“AMC的设立初衷是存续期为十年,在将不良资产处置完毕后解散,最终形成的损失需要财政买单。”现在来看,“共管账户”的设立使AMC们避免了被解散的命运,而财政部买单的压力也再度留给了下一个十年。
又一个十年?
“财政一下子拿不出来这么多钱化解损失。”业内人士解释称,“共管账户”这一特殊的制度安排再被启用。
当年,这一“特殊制度”是为完成财务重组、股改上市而设立的,工行、农行在剥离不良资产时,分别与财政部建立了损失类贷款2460亿元、8000多亿元的共管账户。
此次AMC改制再提“共管账户”与之前有些许不同,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每年上千亿元的净利润,四大AMC中表现最好的信达年利润不过几十亿元。在未来十年期限中如何偿还高达上千亿的巨额挂账,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在四家AMC中,信达每年利润仅够付息,而有些AMC早已连付息的能力都没有,更别说偿还再贷款及金融债本金和在处置不良资产形成的亏损。
不过,近年AMC利用受托处置问题机构的机会,积极申办证券、金融租赁、信托等金融牌照,成为另类“金融控股公司”,以期为日后的商业化转型奠定基础。但平台资源虽多,AMC能否找到恰当的盈利模式始终是一个疑问。接近信达的人士曾透露,信达2010年第一季度实现利润约14亿元,以此推算,全年预计实现利润不低于60亿元,将是2008年利润的5倍之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